三氧化二釤三氧化二釤(化學式:Sm2O3),又稱氧化釤(III),是釤的氧化物。它是在1879年由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在铌钇矿(英语:Samarskite )里发现的。 三氧化二釤可藉由直接加熱釤至150℃時製得: 4 Sm + 3 O2 → 2 Sm2O3 三氧化二釤也可藉由加熱碳酸釤、硝酸釤、草酸釤後製得。以碳酸钐的热分解為例:
钐钐是由法国化学家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Paul-Émile Lecoq de Boisbaudran)于1879年发现的,并以其發現來源铌钇矿(英语:Samarskite )(Samarskite )命名。该矿物本身的名字是早先以一位俄罗斯矿务官员瓦西里-萨马尔斯基-别克霍夫茨上校(Vasili
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除了鎵外,德布瓦博德兰亦是化學元素釤和鏑的發現者,這兩種元素均是用於電子元件的稀土金屬。1879年,德布瓦博德兰從鈮釔礦(英语:Samarskite )分離出釤的氧化物或氫氧化物(或兩者均有),並以光譜學技術顯示有新化學元素。1886年,德布瓦博德兰在一種氧化物中識別了少量的氧化鏑雜質,但
稀土元素另外,1839年時人們在帝俄烏拉山脈南部的米阿斯發現了第三個稀土元素的來源,是一種類似於矽鈹釔礦的礦物,被命名為uranotantalum(如今稱為samarskite ,中文稱作鈮釔礦(英语:Samarskite -(Y)))。該礦物被德國籍礦物學家古斯塔夫·羅斯(英语:Gustav Rose)留下記錄。1847年,俄羅斯化學家R
钇離子吸附型粘土是花崗岩的風化產物,含1%的稀土元素。處理後的精礦的釔含量可以達到8%。離子吸附型粘土主要在中國南部開採生產。釔也出現在鈮釔礦(英语:Samarskite -(Y))和褐鈮釔礦(英语:Fergusonite)中。 從混合氧化物礦中提取純釔的其中一種方法是把樣本溶於硫酸,再以離子交換層析法進行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