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資料庫(Protein Data Bank,简称PDB)是一個專門收錄蛋白質及核酸的三維結構資料的数据庫。由Worldwide Protein Data Bank监管。PDB可以经由网络免费访问,是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资源。为了确保PDB资料的完备与权威,各个主要的科学杂志、基金组织会要求科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交给PDB。在PDB的基础上,还发展出来若干依据不同原则对PDB结构数据进行分类的数据库,例如GO将PDB中的数据按基因进行了分类。這些資料和數據一般是世界各地的结构生物学家經由X射線晶體學或NMR光譜學實驗所得,並釋放到公有領域供公众免費使用。
歷史
PDB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1年,当时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Walter Hamilton决定在Brookhaven建立这个数据库。1973年Hamilton去世后,Tom Koeztle接管了PDB。1994年1月,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的Joel Sussman被任命为PDB负责人。在1998年10月,PDB被移交给了Research Collaboratory for Structural Bioinformatics(RCSB),并与1999年6月移交完毕,新的负责人是罗格斯大学(Rutgers大学)(RCSB成员)的Helen M. Berman。2003年,PDB作为wwPDB的核心,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同时,wwPDB的其他成员,包括PDBe(歐洲)、RCSB(美國)、PDBj(日本)也为PDB提供了数据积累、处理和发布的中心。BMRB 於2006年加入[1]。值得一提的是,虽然PDB的数据是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交的,但每条提交的数据都会经过wwPDB工作人员的审核与注解,并检验数据是否合理。PDB及其提供的软件现在对公众免费开放。
內容
PDB數據庫每週更新(UTC+0 星期三)。 同樣,PDB館藏列表[2]也每週更新一次。 截至截至2017年3月14日[update],現有統計信息如下:
這些數據表明大多數結構是由X射線衍射確定的,但是現在約10%的結構由蛋白質NMR確定。 當使用X射線衍射時,獲得蛋白質原子坐標的近似值,而通過NMR實驗發現蛋白質原子對之間距離的估計值。 因此,在後一種情況下,通過求解距離幾何問題來獲得蛋白質的最終構象。 一些蛋白質由低溫電子顯微鏡確定。 (單擊原始表中的數字將顯示由該方法確定的結構示例。)
上述結構因子文件的意義在於,對於具有結構文件的由X射線衍射確定的PDB結構,可以查看電子密度圖。 這些結構的數據存儲在“電子密度服務器”上[3][4] 。
過去,PDB的結構數量以近似指數的速度增長,通過了1982年的100個註冊結構里程碑,1993年的1,000個,1999年的10,000個,以及2014年的100,000個[5][6]。然而,自2007年以來,新蛋白質結構的積累速率似乎已經趨於穩定。
以下为PDB成员网站
参见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