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V運載火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M-V運載火箭又稱M-5或Mu-5運載火箭[註 2],為日本研製的固態燃料火箭,以發射科學酬載為主,屬於Mu系列運載火箭,宇宙科學研究所於1990年代投入165億日圓研製M-V運載火箭[5]。火箭長30.7公尺,直徑2.5公尺,總重約140公噸,為三節式火箭,可酬載1800公斤的衛星至25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
M-V運載火箭屬於較大型的三節式固態燃料的導彈或火箭中,總重約139公噸,較美國空軍的LGM-118A和平守護者飛彈洲際彈道飛彈(88.5公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雅典娜II型運載火箭(120.7公噸)及俄羅斯的R-39 Rif潜艇发射弹道导弹(90公噸)大。而M-V火箭採用了較少見的斜向發射。
Remove ads
國家安全考量
固態燃料火箭的燃料能長時間儲存,且整備時間較短,於軍事應用上較具優勢;宇宙科學研究所於2003年併入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由於當時已運作液態燃料的H-IIA火箭,M-V火箭則面臨退役,但日本國會議員曾提出國家安全相關數據支持固態火箭技術[6]。M-V運載火箭可迅速改裝成軍事武器[7],但可能於政治上面臨相當阻礙[8]。
發射紀錄
M-V火箭於1997年首次發射HALCA無線電望遠鏡,隔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但於2000年2月10日發射的Astro-EX射線天文衛星則遭遇失敗。由於該次失敗,隼鳥號延至2003年5月9日發射,目標小行星則改為小行星25143[9]。至2005年7月10日發射了Astro-E2以替補2000年失敗的Astro-E。於2006年9月22日發射日出(SOLAR-B)太陽觀測衛星,為M-V火箭的最後一次發射。
Remove ads
M-V火箭運載的2號機及9號機原先預定發射LUNAR-A及破曉號,前者因開發進度落後,最終取消該計畫,而後者則變更由H-IIA運載火箭發射。
接續計畫
繼M-V運載火箭後,日本開發成本較低且能迅速裝配的固態運載火箭,稱Epsilon運載火箭[註 3][10],該火箭將運用H-IIA運載火箭的固態輔助火箭(SRB-A)作為第一級。[11][12][13]
相關圖片
-
M-V四號機搭載Astro-E
-
M-V六號機搭載Astro-E2(進行發射前測試)
-
M-V四號機因第一節發生故障,姿態控制系統穩定箭體而繞行螺旋狀軌跡,第二節火箭啟動後,軌跡較為平直
參見
注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