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古拉斯·梅奧爾在1935年首先建議這個天體是銀河系外的天體,愛德溫·哈伯懷疑它是本星系群的星系;但是,幾十年來仍然不能確定它的地位。在1962年,測定了IC 10的徑向速度,發現它以大約350Km/Sec.的速度向銀河系接近,成為它是本星系群成員的堅強證據[3]。在1996年,觀測其中的造父變星,直接測量出它的距離,最終確定了它是本星系群的成員。儘管它非常的接近,但因為靠近銀河系延伸的盤面,因此受到星際物質嚴重的遮蔽[4]。
IC 10是本星系群中所知唯一的星暴星系,它有許多的沃夫–瑞葉星,每平方秒差距(5.1stars/ kpc²),比大麥哲倫星系(2.0stars/ kpc²)和小麥哲倫星系(0.9stars/ kpc²)都要高。雖然這個星系的亮度與SMC相似,但它比較小。它的高金屬量相較於SMC,顯示其恆星形成的活動已持續了較長的時間。其沃夫–瑞葉星和恆星的演化狀態,都顯示它們在較短的時間跨度內形成。兩種沃夫–瑞葉星(WC和WN)的比率在IC 10和本星系群的其它星系非常的不同,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由於星暴星系的本質與其他星系不同。目前,這個星系產生恆星的速率是每年0.04-0.08太陽質量,這意味著星系中的氣體可以供應幾十億年或更長的時間[4]。
以遠紅外線觀察IC 10,顯示宇宙塵在這個溫和的星暴星系中缺乏足夠的小顆粒[5]。它被假設:受到星系中最近爆發的恆星所發出的熱與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將任何以前存在恆星周圍地區的小顆粒摧毀了[6]。
這個星系有一個巨大的氫氣殼,測量它的大小是68' X 80',遠大於這個星系在可見光的視大小(5.5' X 7.0')。IC 10的可見部分相對於外層的氫氣殼也是不尋常的,兩者似乎有各自不同的旋轉方向[4]。它有個H II的核[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