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HD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iHD

HiHD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曾經的一個電視頻道

事实速览 公視 HiHD HiHD, 国家/地区 ...
公視 HiHD
HiHD
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臺灣
所有者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试播日期2008年5月15日
开播日期2012年7月24日
停播日期2012年8月31日(改為公視HD頻道)
画面格式DVB-T數位電視
H.264, 1080i, 16:9
口号看見全新視界
更高明的看法
See the DIFFERENCE
播出地区 臺灣
总部地点臺灣地區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取代者小公視
网站频道官方网站
备注公共電視 HiHD 時期官方網站
关闭

公共電視台灣政府為了推廣高畫質電視頻道,而首個啟用的高畫質無線電視頻道[1]

頻道歷史

2008年5月15日,HiHD開始試播。HiHD是依據臺灣第二代地面無線數位電視規格,採用H.264/MPEG-4 AVC High Profile @ Level 4壓縮格式進行影像壓縮,採用AAC壓縮技術進行音訊壓縮,透過UHF頻段地面波播送1920×1080i 59.94Hz格式的DVB-T節目。HiHD向行政院申請新臺幣18億元,預定試播2年,至2010年5月截止。

2008年5月15日睌上八點起開始試播,第一個播出的節目為連續劇《美味關係[2]

2009年3月27日,HiHD開始發射傳送電子節目表(EPG),使所有可錄影之HD機上盒功能倍加完善。

2012年7月18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第494次委員會議決議正式通過「公共電視高畫質頻道(CH30)正式營運執照申請案」。

2012年7月24日正式開播[3],節目內容則以外國電影、戲曲、文化藝術和體育賽事等為主。

2012年8月31日,HiHD改名為公視HD台[4](今小公視)。因此 HiHD 時期也正式結束

頻道特色

頻道名稱為「HiHD」,「Hi」是「招呼」、「迎接」之意,「HD」是「High Definition」(高清)之意[5]。2012年8月31日起,頻道名稱由「HiHD」更改為「公視HD」。

頻道重點與象徵圍繞著「高畫質(HDTV)」,這是由於當時2006年,台灣的高畫質電視頻道正處於初期部屬階段,因此政府積極實施測試與進行各式推廣體驗活動ㄕ[6],而為配合「數位高畫質廣電政策[7]」HiHD 因此而起[8],透過公共電視與台灣政府合作而推行的高畫質測試項目之一

參考文獻

常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