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D 156668是一顆位於武仙座的恆星,視星等8.4[2],必須以小型望遠鏡觀測[4]。它和地球的距離以視差方式量測的結果是80光年(25秒差距)[1]。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 |
---|---|
星座 | 武仙座 |
星官 | |
赤經 | 17h 17m 40.49053s[1] |
赤緯 | +29° 13.6′ 38.0243″[1] |
視星等(V) | +8.424[2] |
特性 | |
光谱分类 | K3 V[2] |
U−B 色指数 | 0.27 |
B−V 色指数 | 1.015[2] |
天体测定 | |
徑向速度 (Rv) | -9.427 km/s |
自行 (μ) | 赤经:-71.16[1] mas/yr 赤纬:+217.36[1] mas/yr |
视差 (π) | 40.86 ± 0.86[1] mas |
距离 | 80 ± 2 ly (24.5 ± 0.5 pc) |
绝对星等 (MV) | 6.480[2] |
詳細資料 | |
質量 | 0.772 ± 0.020[2] M☉ |
半徑 | 0.720 ± 0.013[2] R☉ |
表面重力 (log g) | 4.60 ± 0.12[2] |
亮度 | 0.230 ± 0.018[2] L☉ |
溫度 | 4850 ± 88[2] K |
金属量 [Fe/H] | +0.05 ± 0.06[2] dex |
自轉 | 51.5 days[2] |
自轉速度 (v sin i) | 0.50 ± 1.0[2] km/s |
年齡 | 8.6 ± 4.8[2] Gyr |
其他命名 | |
該恆星的光譜分類是 K2 的橙矮星[5],質量是太陽的77%,半徑是太陽的72%。因為它是質量較太陽低的主序星,能量產生速率較太陽低,因此它的總光度只有太陽的23%。HD 156668在光球表面的有效溫度是4850 K[2]。該恆星的金屬量稍高於太陽,自轉周期51.5日,雖然該恆星的年齡是遠比太陽老的86億年,但只相當於該恆星的中年[2]。
1911到1915年由愛德華·皮克林和安妮·坎农執行[6],亨利·德雷伯的遺孀資助的的恆星光譜攝影巡天中,該恆星是HD星表中被收錄的恆星,不過該恆星一開始的編號是弗里德里希·阿格兰德在1863年波恩星表中的BD+29 2979[7]。於1957年出版的一些自行巡天中,它是在南半球被偵測到9867顆高自行恆星中的其中一顆[8] 。該恆星名稱中的 BD 是來自波恩星表中 Bonner Durchmusterung 的縮寫[9]。之後位於阿根廷哥多華的天文台由 Henry Lee Giclas 執行的科爾多瓦巡天中將該恆星編號為G 181-34。
Andrew Howard 於2010年宣布發現該恆星旁有一顆超級地球HD 156668 b。該行星是在2010年1月4日到7日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舉辦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15屆年會宣布發現。它的公轉周期只有4.6日,距離母恆星0.05天文單位。研究人員以都卜勒光譜學分吸母恆星的光譜位移,發現了該行星。最初的資料顯示該行星質量至少是4.15倍地球質量[10],之後的觀測則將質量下限下修為3.1倍地球質量[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