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小时制三十小时制(日语:30時間制/さんじゅうじかんせい sanjyū jikan sei */?)是一种以上午6时为开始的时刻表示法,将24小時制的0點到6點標記為24點到30點,以對應日期進位的印象,因为熬夜的人不習慣在半夜換日期。又用于廣泛地稱呼所有跨至隔日的時間制,如28小時制、36小時制等。
二十四小時制二十四小時制的規則是把每日由子夜至午夜共分為24個小時,從數字0至23(24是每日完結的午夜)。這個時間記錄系統是現今全世界最常用的。二十四小時制在美國和加拿大仍然被稱為軍事時間(military time),而在英國則被稱作大陸時間(continental time)。二十四小時制還是國際標準時間系統(ISO
夏时制時間調快60分鐘,並在秋季調回正常時間。由於時間轉換多在晚間或凌晨進行,部分人認為夏令時間會造成在春季转换当日的睡眠時間減少一個小時,而在秋季转换当日則會多出一小時的睡眠時間,但並非所有地區的夏令時間都是調快60分鐘,例如澳洲豪勳爵島的時間調整只有30分鐘。 1895年,乔治·哈德逊提出夏令時間
北京时间韩方明委员:能源紧张,恢复夏时制正当其时. [201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9).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時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京時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家標準時間國家標準時間(英語:National Standard Time,縮寫:NST),也稱為臺灣標準時間、臺北時間,為中華民國現行採用的標準時間,比世界協調時間快八個小時。此時間與新加坡標準時間、北京时间、香港時間、澳門標準時間、菲律賓標準時間、馬來西亞標準時間、蒙古國標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