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太平洋颱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6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76年全年任何時間內,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76年太平洋颶風季。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1976年共有25個熱帶氣旋產生,包含14個颱風[1]。
PAGASA:Asiang
PAGASA:Biring
PAGASA:Konsing
PAGASA:Didang
PAGASA:Isang
PAGASA:Lusing
PAGASA:Maring
PAGASA:Nitang
PAGASA:Osang
PAGASA:Paring
PAGASA:Reming
PAGASA:Seniang
PAGASA:Toyang
PAGASA:Welpring
PAGASA:Yoning
PAGASA:Aring
PAGASA:Basiang
|
|
|
|
由於在1980年前,中太平洋產生的熱帶氣旋會使用西太平洋的風暴名單命名,故本年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颶風姬蒂使用了以上的風暴名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