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永福宮
位於中華民國桃園龍潭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中華民國桃園龍潭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治時期,龍潭三坑子是關西、新埔等地物產集散中心[1]。乾隆九年(1744年),客家人在此建立主祀三山國王的的永福宮[2]。原位在今65號、66號民宅後方,咸豐九年(1895年)遷至今址,廟埕亦逐漸形成[3]。三坑村民以此廟埕為中心,將狹小的村落入口設計為T字形,越入內部越開闊,形成易守難攻的三坑子老街[4]。該地興盛之時,廟旁除有商店外還設有旅店[2]。1897年,廟宇以風水為由遷往西北處今三坑子青錢第前方,並增奉開漳聖王[3]。
1924年,青錢第的張氏家族藉公地放領買下廟地,廟宇又回到咸豐年間所在[3]。隨著桃園大圳建造,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碼頭失去功能,連帶使得廟前街店沒落[4]。1960年代,政府在附近設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並規劃二千公尺禁限建區,使得此廟多年未改建[5]。
龍潭永福宮建廟後,即是大平、三坑及佳安里的信仰中心[6]。主祀改為三官大帝,為廟宇首次遷來今址期間[3]。南桃園的三官大帝信仰,被認為與水圳系統有關,如三坑、大溪、八德的水圳地區都有信仰三官大帝[7]。今日龍潭永福宮以三官大帝為主祀,漳州人的開漳聖王、客家人的三山國王為陪祀的現象,被認為反應當地的族群融合[8]。
農曆正月十三是該廟最盛大的祭典日,八月初二日則有平安戲,九月二十四的荷葉先師祭則是二十世紀末新增的聯合祭祀[9]。當地會以姓氏作八年輪值[3][10],如2010年輪到邱姓[10]。
今日規模便該為1924年改建[3][8],為西施脊的三川殿[11],龍柱上有「大正十三年歲次甲子」落款[2]。正門兩側的石獅屬廣東獅的造型,雕刻屬於清末民初的風格[11]。前殿柱子為二十四孝的原因,據說是經費不足,只夠作正殿一對龍柱[8]。兩側設有廂房,曾為教授漢書的地方[12]。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以此廟作為劇情中的池府王爺廟[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