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纪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暗觀光(英語:Dark tourism),又稱黑色旅遊(英語:Black tourism)或悲情旅遊(英語:Grief tourism),意指參訪的地點曾經發生過死亡、災難、邪惡、殘暴、屠殺等黑暗事件的旅遊活動[1]。黑暗觀光的概念始於1990年代,基於對歷史的求知慾,或是不尋常事物的迷戀與追求,人們總試著在歷史的黑暗面尋找蛛絲馬跡,當傳統博物館逐漸無法滿足人們這方面的需要時,黑暗觀光便越來越受歡迎[2]。人們能藉由參訪這類曾發生黑暗事件的地點,正確地認識並深入省思歷史上種種黑暗及悲情的一面[3]。而這些景點吸引遊客的主要原因是它們的歷史價值,而非它們與死亡及痛苦之間的聯繫[4]。
人類在參觀死亡環境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包括在羅馬鬥獸場觀看或參與角鬥士遊戲,觀看公開處決,或是參觀地下墓穴等,但相關的學術研究在近代才開始興起。旅遊作家是第一個描述他們到這類致命地方旅遊的人。美國記者P·J·歐魯克指他曾經在1988年到華沙、馬拿瓜及貝爾法斯特旅遊,並稱此趟行程是「地獄假期」[5]。倫敦城市大學社會學教授克里斯·羅傑克(Chris Rojek)亦在1993年談論黑點旅遊等[6]。對於黑暗觀光的學術研究,則起源自蘇格蘭的格拉斯哥。1966年,兩名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酒店、旅遊與休閒管理系的教員,馬爾科姆·弗利及J·約翰·列儂創造了「黑暗旅遊」一詞,並指其可以追溯到1815年滑鐵盧戰役時人們在馬車上觀看參戰方之間的戰鬥[7][8]。然後在1996年,蘇格蘭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旅遊營銷學教授A·V·西頓亦提出了類似概念[9]。2006年,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學者菲利普·斯通更把黑暗觀光粗分為六類:戰爭場所、浩劫場景、死亡的遺跡、奴隸制殘景、監獄舊址、以及紀念碑[10][2]。
截至2014年,學術界已有很多針對黑暗觀光的定義、標籤及對其子類別的研究,如大屠殺旅遊及奴隸制遺產旅遊等。同年,有學者提出「黑暗觀光」這概念還應包括遊客訪問該景點的原因,因為僅憑景點的特質可能無法使到訪者成為「黑暗遊客」[4]。
黑暗觀光的景點主要包括墓葬,尤其是能看到遗体和遗骨而不仅为纪念性建筑,如巴勒莫嘉布遣会墓穴;戰場(美國珍珠港的美國海軍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2]及法國的諾曼第[11])、監獄舊址(英國安格爾西島的博馬里斯監獄[12]、南非的羅本島[13]及美國的阿爾卡特拉斯島[13])、發生自然災害或人為災害的地點(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14]、烏克蘭的切尔诺贝利[15]以及美國九一一襲擊事件的原爆點[16])。另外,相關的景點還包括曾發生人類暴行和種族滅絕的地點(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17]、中國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18]及柬埔寨的吐斯廉屠殺博物館[18])、奴隸制殘景(坦桑尼亞石頭鎮的19世紀奴隸市場[2]及加納的埃爾米納城堡[19]),以及紀念碑(美國的越戰紀念碑[2]及韓國的光州民主化運動紀念塔[20])等。
除上述的景點外,與哥倫比亞販毒組織麥德林集團的巴勃羅·埃斯科瓦爾之相關地點亦是黑暗觀光的熱門地點,而其前下屬約翰·賈羅·維拉奎茲·巴斯克茲亦有提供「毒品之旅」及模擬偷渡美國[21]。169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塞勒姆發生了塞勒姆審巫案,該鎮自此便被標籤為女巫鎮,但吸引了不少旅客慕名而至,而當地政府亦為配合遊客的口味而設立女巫博物館、鬼故導賞等景點[22]。另外,北塞浦路斯的鬼城阿莫霍斯托斯、日本的「自殺勝地」青木原樹海以及端島都是熱門地點[23]。
儘管在黑暗觀光中遊客能了解相關歷史,但這亦衍生了不少的道德問題。有些旅行社為了吸引更多遊客及增加收入,而歪曲甚至捏造事實,或者增加血腥因素以產生戲劇性效果[24]。另外,有意見認為黑暗觀光是「消費死者」,甚至是「消費受難者的傷痛」[18][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