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鸭科的一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鸳鸯

鸳鸯學名Aix galericulata),本名chì,又稱匹鸟[2]邓木鸟[3]紫鴛鴦,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一种水鸟。亦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説中。其中指雄鳥,指雌鳥。

事实速览 鴛鴦, 保护状况 ...
鴛鴦
Thumb
鸳鸯雄鸟、雌鸟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鴨科 Anatidae
属: 鴛鴦屬 Aix
种:
鴛鴦 A. galericulata
二名法
Aix galericulata
(Linnaeus, 1758)
Thumb
鸳鸯的分布。深绿:本土、留鸟;浅绿:外来引进;浅蓝:迁徙范围;深蓝:越冬地;黄色:繁殖地。
关闭
Thumb
鴛鴦,拍摄于北京动物园

历史

現今的鴛鴦本名為“鸂鶒”,因其常常是雌雄相伴活動,古人視作鴛鴦(赤麻鸭)的同類。古人又認為鸂鶒“其色多紫(《爾雅翼》)”,而將它稱作“紫鴛鴦”,李白詩中就多次寫到紫鴛鴦,如“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願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等。

而後隨著鸂鶒的“人氣”不斷提升,民間開始有意無意地將“紫鴛鴦”的“紫”字省去,直接呼鸂鶒為“鴛鴦”,如北宋營造法式》“彩畫作制度圖樣”裡的鴛鴦與鸂鶒甚至被交換了名字。 《爾雅翼》特別澄清道:“今婦人閨房中,飾以鴛鴦,黃赤五采,首有纓者,皆鸂鶒耳。”但緊接著又說:“然鸂鶒亦鴛鴦之類。”顯然沒有對鸂鶒取代鴛鴦的現象表達反對意見。

宋代以後,鸂鶒在民間已坐穩了“鴛鴦”這把交椅,原來的鴛鴦(赤麻鸭)逐漸被人們淡忘。唯明朝官方典籍和部分文人筆下仍堅持使用二者的傳統名稱。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帶用烏角。佩用藥玉。綬用黃綠二色絲、織成鸂鶒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銅。笏用槐木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鴈。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4]

“形小如鴨,毛有五采,首有纓,尾有毛如船柁形。[5]

本草綱目》描述的鸂鶒外形是:首有纓是說雄性鸂鶒頭部生有彩色的羽冠,船柁形尾毛則是指攏翼後直立於背部兩側的栗黃色帆狀飾羽。明《食物本草》繪有鸂鶒的彩色插圖,與如今家喻戶曉的“五彩鴛鴦”形象基本一致。

明代七品文官補子的圖案即名為“鸂鶒”,其形像也和“五彩鴛鴦”即如今的鴛鴦形象相近。

到了清代雍正時期由宮廷畫師餘省(字曾三)繪製的《百花鳥圖》中,“鴛鴦”不再是赤麻鸭而是原來的鸂鶒,而“鸂鶒”之名沒有像《營造法式》那樣轉讓給赤麻鴨,而是參照補子上已嚴重失真的鸂鶒模樣,創造出一個與“鴛鴦”似像非像、長有紫色羽毛的新“鸂鶒”。這樣一來,鸂鶒的“鴛鴦”身份終於得到官方認可,“鴛鴦”不再有爭議,而今人在解釋“鸂鶒”時幾乎只含糊地說是“一種水鳥”,完全忘記了它與鴛鴦的本來面目。

生态环境

栖息于溪流、沼泽湖泊等处;常见于阔叶树林环绕的沼泽、芦苇丛生的水面。白天常在水面中心处漂浮游荡,夜间常在阔叶树林中活动,晨昏常在水田和岸边的沼泽地活动。

分布地域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原居日本,在中国东北繁殖,华南地区越冬,可见于朝鲜半岛中国东部各地,台灣也有少數常居於深山水域中。西欧地区也有引进。

特征

Thumb
鸳鸯雄鸟
Thumb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飞翔的鸳鸯,图中还有与之共群的绿头鸭
Thumb
鴛鴦造型的水注(香港藝術館展品)

在繁殖季节,雄性鸳鸯色彩极为艳丽,为少见的鲜红色,端部具亮黄色嘴甲。额部和头顶中央为带有金属光泽的翠绿色,枕部红铜色的羽毛后颈暗绿按紫色的羽毛都很长,形成一个很有特色的“头套”上体深色腰部和背部褐色并带有绿色的金属光泽,下体浅色,最具有特色的是最后一枚三级飞羽特化,形成面积很大树立于背部的帆状结构,为耀眼的桔红色,这是鸳鸯的一个显著特征。

雌性鸳鸯远不如雄性鸳鸯漂亮,通体颜色为暗哑的灰色,也不具有雄鸟所具有的“帆状三级飞羽”雌鸟的辨识特征为鲜明的白色贯眼纹,喙灰色。

在非繁殖季节,雄性鸳鸯色彩与雌性相似,皆为灰色。

鸳鸯体长41-49厘米,翼展65-75厘米。

食物

本物種為雜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包括各種草籽、作物種子、堅果等,此外動物性食物包括螞蟻、蝗蟲、甲蟲、蝸牛、蜘蛛、小魚等。

文化寓意

Thumb
陳洪綬的《荷花鴛鴦圖》

因為鴛鴦的生活習性多為成雙成對結伴而行,所以在傳統中國文化中,鴛鴦常被作為是恩愛夫妻和忠貞不渝的永恆愛情的象徵。

繁殖

本物種繁殖期從4月到9月,多在水邊喬木的樹洞中營巢,巢由墊在樹洞底部的干草搭建成皿狀巢,巢內墊以親鳥的絨羽。每窩產卵7-12枚,孵化期28-29日。

保护

保护等级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年)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年)

濒危因素

非法捕猎:本物种常被人们捕捉或掏取幼鸟以作为野味,羽毛被用作装饰品。

栖息地破坏:本物种的繁殖需要大树的天然树洞,由于人类活动符合鸳鸯繁殖营巢要求的树和树洞逐渐减少,对鸳鸯的繁殖构成严重的威胁。

作为中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鸳鸯去毛及内脏、肉鲜用或焙干用,有清热解毒、止血、杀虫功能。

圖片

Thumb
Thumb
鴛鴦幼鳥
Thumb
鴛鴦雄鳥
Thumb
鴛鴦雌鳥
Thumb
正在歇息的鴛鴦
Thumb
在樹枝上的鴛鴦
Thumb
交尾中的鴛鴦
Thumb
幼鳥與母鴨
Thumb
元代鴛鴦瓷茶壺
Thumb
日本17世紀 鴛鴦形蒔絵香合
Thumb
清代·鴛鴦形式的瓷製酒壺
Thumb
鸳鸯荷花图局部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