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之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梁河之战北宋在终结五代十国局面之后,宋太宗赵光义为收复幽云十六州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六月发动的针对辽国的第一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最終以宋軍大敗告終。

事实速览 高梁河之战, 日期 ...
高梁河之战
宋辽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979年
地点
境内高梁河
结果 遼國決定性勝利
参战方
北宋
指挥官与领导者
赵光义
潘美
崔彦进
曹翰
孟元喆
刘遇
宋渥
耶律沙
耶律斜轸
韩德让
耶律休哥
耶律学古
兵力
殿前司诸班、侍卫司马步军等京营禁军10万 驻边禁军、河南河北兵储10万 耶律休哥部3万 耶律斜轸部万余 韩德让部(幽州守军)6、7万
关闭

战役背景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太宗赵光义親征率军成功灭掉北汉[注 1]。由于在讨伐北汉之中辽军看似一触即溃[注 2],在对新攻占的土地进行了区划[注 3]、居民[注 4]等方面的调整之后,决定出兵伐辽[注 5],夺回当年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獻給遼國的幽云十六州地区。但是此时的军队并未经过很良好的整顿,而且将士们都希望得到封赏,并不愿意继续出战,但是也没有人敢向赵光义提出反对意见[注 6]。此时端州團練使、殿前司都虞候崔翰进言,公开赞成北伐[注 7],赵光义非常高兴,直接下令枢密使、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曹彬调集各地屯兵[注 8]

战役准备

北宋

此次出征的宋军,大多是刚刚平定北汉的部队,就连主将都没有太大变化,分别是宣徽南院使開府儀同三司山南東道節度使知幽州行府事潘美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彦进桂州观察使曹翰定武軍節度使孟元喆彰信軍節度使刘遇定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渥

经历了援救北汉时的白马岭之战的惨败后,辽国暂时没有什么准备,在北宋出战后才仓促发兵。

战役经过

沙河之战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宋朝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太宗趙光義領軍御駕親征,由太原出兵,準備北征燕雲,龐大的行軍隊伍,攜帶著軍械刀槍糧草輜重,一路向東,於五月底越過太行山脈,進入河北平原;

六月初七,為保障戰事順利,太宗又下令徵調京東、河北諸州的武器裝備和糧秣運往前線。

十三日,赵光义率兵来到镇州,随行的部队由于士气低落,很多并没有按时集结。赵光义对此非常愤怒,并要以军法处置,被思州刺史、殿前指揮使都虞候赵延溥拦了下来[注 9]

二十日,宋军抵达辽国境内[注 10]

二十一日,宋军抵达岐沟关,辽东易州(所谓东易州,其实就是岐沟关[注 11])刺史刘禹投降,趙光義親披甲冑,進抵益州,东易州全境被宋军控制。赵光义派千余士兵留守,其余部队继续向幽州进发[注 12]。辽北院大王耶律希达、统军使萧托古、伊实王萨哈率军于沙河阻击宋军。宋殿前司殿前東西班指揮使傅潜、殿前司騎軍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孔守正率部与辽军交战,随后宋军大部队抵达,耶律希达部被击败,宋军生擒辽军五百余人[注 13]

兵围幽州

二十二日,宋军抵达涿州。辽军守将,判官刘元德放弃抵抗[注 14]。趙光義未做停留,連夜揮師北上。

二十三日,宋军抵达幽州城南,赵光义入驻宝光寺[注 15]。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考虑到耶律希达刚刚被击败,于是改用耶律希达的旗帜,于德胜口布置兵力引诱宋军。赵光义亲自率军发起进攻,士气大振,辽军被阵斩达千余人。耶律斜轸率军攻击宋军后方,宋军开始撤退。自此,耶律斜轸屯兵于清沙河北岸,声援幽州城[注 16]

二十五日,燕雲之役正式打響,赵光义四面進攻幽州城,命令宋渥从城南、崔彦进从城北、刘遇从城东、孟玄喆从城西,率领各自军队猛攻幽州[注 17]。城内守将韩德让刘弘等人一同登上城墙监督部队作战,不敢有丝毫懈怠,时辽迪里都都指挥使李扎勒灿出城投降,城中辽军更加恐慌。[注 18]

此時幽州孤立無援,唯一出現的援軍,就是耶律斜轸,但因前被宋軍擊敗,只能屯兵于八十里外清沙河北岸的德勝口,声援幽州城,不敢南下。

辽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率兵从山后驰至幽州,由于宋军在把幽州城围得水泄不通,耶律学古只得率部掘地道潜入,与城内守军共同拒守[注 19]。当天宋军三百余人趁着夜色登城,被耶律学古率领守军击退[注 20]

三十日,辽景宗耶律贤乘机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各率所部骑兵顶替之前败退的耶律希达,前往幽州救援[注 21]。   

致命錯誤決策

太宗信心滿滿,志在必得,在圍成之始,就已提前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幽州知府,就在勝利唾手可得之際,接連做出兩個錯誤且致命,最終導致幽州之戰慘敗的決策:

第一,下令「圍城三匝」,而非「圍三缺一,網開一面」:原本目的,只求攻占幽州城,並非全殲城內軍民,四面圍城,實乃兵家大忌,由於四面被圍,城內軍民沒有活路,反而激起求生意志,拼命抵抗。再者,將全部兵力投入圍城,自然放棄了在外圍偵查,機動阻援的機會;果然,後來宋軍無法提早偵測後續馳援的遼軍,並且有效阻擊,導致遭到內外夾擊。

第二,將御駕行營駐蹕幽州城北:太宗御駕行營,原本是駐蹕在城南寶光寺,如此部署,其身後事完成進攻和戰場清掃的安全地帶,即使兵敗,還可從容向南轉移後撤;不料,攻城前,卻將御駕行營移至城北曠野,不但直接將太宗暴露於遼國援軍南下的最前線,而且一旦戰敗,欲往南撤,還被幽州城阻隔。

高梁河之战

太平兴国四年七月,宋军士气进一步下降,并且这种情绪蔓延到了部分主将[注 22]

七月初六,耶律沙部与宋军战于高梁河畔,被宋军击退。宋军乘胜追击。当天傍晚,耶律休哥率大军驰至,人手两个火把,宋军没有防备,无从判断辽军兵力,于是停止追击,速于高梁河畔防守列阵。不久遼兵夜戰,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轸部配合下,左右夹攻,耶律学古部亦出城作战,使宋军三面被圍,全线溃败。宋太宗乘驴车並負箭傷南逃,耶律休哥此时身上的伤开始发作,并没有过多追击。辽军追至涿州而止,缴获戰利不可胜计[注 23]

战役影响

高梁河之戰結束後,宋军的勢气急转直下。宋朝禁軍在後周世宗及宋太祖時,千锤百炼,无疑是强劲如虎的精锐部队,往往戰無不勝。在攻滅北漢之餘,宋军未經修整,主力即自太原出发,幾日之内连克易、涿、顺等州,势如破竹,二十三日已兵临幽州城下。但這時宋軍已是疲惫不堪,無力再戰,最後以慘敗收場。

高梁河之战是宋軍第一次在建國戰爭中承受大敗,從此以後不再具備絕對優勢。在滅掉北漢時,没有给军士应得的赏赐,军士们心中也有怨言。此后宋辽两国进入了短暂的相持状态,两个月后,辽军南下[注 24],双方满城之战爆发。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