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标准时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來西亞標準時間(英語:Malaysian Standard Time,縮寫:MST;馬來語:Waktu Piawai Malaysia)是馬來西亞所採用的標準時間,比世界標準時間快8個小時,也即是與位於UTC+8時區的國家及地區一致。
馬來亞半島在1880年最初採用的平均時間是+6:46:48 GMT,在1933年,馬來亞半島調整時間為+7:20 GMT,之後則是與新加坡相同的+6:55:24 GM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因日本佔領而採用與日本相同的+9:00 GMT;二战结束至1981年12月31日之間,馬來亞半島採用的時間是UTC+7:30,被稱之為英屬馬來亞標準時間。
馬來亞半島時間
採用時期 | 與格林尼治平時差 | 名稱 |
---|---|---|
1901年1月1日 - 1905年5月31日 | +6:46:48 | 英屬馬來亞平均時間 |
1905年6月1日 - 1932年12月31日 | +6:55:24 | 新加坡平均時間 |
1933年1月1日 - 1941年8月31日 | +7:20:00 | 英屬馬來亞平均時間/日光節約時間 |
1941年9月1日 - 1942年2月15日 | +7:30:00 | |
1942年2月16日 - 1945年9月12日 | +9:00:00 | 東京標準時間 |
1945年9月13日 - 1957年8月31日 | +7:30:00 | 英屬馬來亞標準時間/日光節約時間 |
1957年8月31日 - 1981年12月31日 | +7:30:00 | 馬來半島標準時間/日光節約時間 |
1982年1月1日 - 現在 | +8:00:00 | 馬來西亞標準時間 |
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沙巴時間
北婆羅洲和砂拉越最初採用的平均時間是+7:21:20 GMT,直到1926年更改為+7:30 GMT 。在1933年砂拉越王國和北婆羅洲則調整為+8:00 GMT,並在9月14日和12月14日之間實施20分鐘的夏令時間。在日據時代的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沙巴則采用+9:00 GMT的東京標準時間,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後才更改回+8:00 GMT,但已放棄實施夏令時間。
现况
在1981年12月31日23時30分,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宣布把馬來亞半島時間調快30分鐘使之與東馬時間相同,新加坡政府也隨之更改,一直沿用至今[1]。该次更改是通过制定和推行《1981年马来西亚标准时间法》。需要注意当前的法案仍旧以格林尼治平時差(GMT)为标准,而不是目前国际使用的协调世界时(UTC)[2]。
现今马来西亚时区是由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旗下的国家计量研究院(英語: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 of Malaysia, NMIM)和国家测量委员会(英語:National Measurement Council)共同管辖,制定为 UTC +08:00。该机构使用5个原子钟以保证计量的时间误差不超过规范的0.9秒以内。[3][4]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