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集團骑兵第1旅团(日语:騎兵第1旅団 (日本軍)):1932年6月15日在大连登陆后,运送到齐齐哈尔一带,配属于关东军第14师团,在克山、拜泉、明水、海伦、巴彦、庆安等地对马占山部作战。1932年12月5日归第14师团长松木直亮指挥的混成第14旅团(旅团长服部兵次郎少将)部队一起侵入海拉尔。旅
支那駐屯軍支那駐屯軍(日语:支那駐屯軍) 是日本因義和團之亂而配置給八國聯軍日本軍部隊,在終結庚子拳亂後的《辛丑条约》獲得在中國境內駐屯佈署的軍隊。清帝國時期稱為清国驻屯军,中華民國時期改名,因司令部在天津海光寺,日本方面又稱其為天津軍。兵力規模為數千餘人,位階比照旅級編制,在後期階段為天皇親任官。
第19師團1943年5月,其第74步兵聯隊被轉移至第30師團(日语:第30師団 (日本軍))。1944年12月,第19師團其餘的單位被轉移到在菲律賓的第14方面軍。它在隨後的呂宋島戰役中在與美國及菲律賓聯軍於呂宋島中央山脈的戰鬥中全軍覆沒,至此不再是一個有作戰能力的單位。 第19師團 第37旅团 步兵第73联队(羅南)
旅另外还有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步兵旅团、旅级的5000余人的独立警备队。 兵种旅团有骑兵旅团、炮兵旅团、战车旅团、飞行旅团等。 骑兵旅团 “七七事变”前设有骑兵第1、2、3、4旅团,分别在近卫师团、第一师团、第八师团、第三师团建制内。 骑兵第一旅团 骑兵第一旅团(日语:騎兵第1旅団 (日本軍
第2師團 (日本陸軍)滿洲國,關東軍第3軍 其單位第15混成旅團參與諾門罕戰役。 1940年9月27日: 日本,東部軍 1941年11月6日: 日本,第16軍 進攻爪哇行動。 1942年8月: 所羅門群島,第17軍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1944年1月: 緬甸南部,第18軍 1945年2月: 印度支那,第38軍 第2師團原本的戰鬥序列是1個44制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