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自達B族引擎是由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研發、生產的往復式活塞直列四缸汽油引擎,排氣量分別從1.1L至1.8L不等,氣門機構分成單頂置凸輪軸(single overhead camshaft,縮寫成SOHC)與雙頂置凸輪軸(double overhead camshafts,縮寫成DOHC)二種。此系列引擎採用「不干涉」設計,意味著萬一正時皮帶斷裂時不會損壞活塞或閥門。由於閥門採開放式設計,燃燒室(combustion chamber)深度與活塞頂冠的形狀在任何可能的活塞位置保留足夠的間隙給開啟的閥門。
排氣量1,138c.c.的B1型缸徑和衝程分別為 68.0 毫米和 78.4 毫米,氣門機構屬於單頂置凸輪軸、8閥門之設計,其中1991年至1995年間在歐洲銷售的馬自達121B1型引擎設有燃油噴射裝置。車型:
排氣量1,290c.c.的BJ型缸徑和衝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67.5 毫米,氣門機構屬於雙頂置凸輪軸、16氣門之設計。這具引擎裝有馬自達EGi單點燃油噴射裝置,最大馬力為88ps / 7,000rpm、最大扭力98.1N·m / 4,500rpm。車型:
排氣量1,324c.c.的B3型缸徑和衝程分別為 71.0 毫米和 83.6 毫米,區分成以下幾種版本:
車型:
馬力 | 扭力 | 標準 規範 |
燃油 系統 |
搭載 車型 |
銷售 市場 | |||||||
---|---|---|---|---|---|---|---|---|---|---|---|---|
PS | kW | rpm | kgm | Nm | lbft | rpm | ||||||
8V SOHC |
B5 | 76 | 56 | 6,000 | 11.4 | 112 | 82 | 3,500 | JIS net | 化油器 | 1987-1989 第六代323/第二代福特Laser 1987-1990 馬自達Etude |
日本 紐西蘭 |
73 | 54 | 5,700 | 11.4 | 112 | 82 | 3,200 | ECE | 1987-1989 第六代323 | 歐洲 | |||
82 | 60 | 5,500 | 12.2 | 120 | 88 | 2,500 | 1992-1997 第一代起亞Sephia | 印尼 | ||||
88 | 65 | 5,000 | 13.8 | 135 | 100 | 4,000 | DIN | EGI | 1993-1996 第二代福特Festiva | 澳洲 | ||
16V SOHC |
B5-M | 91 | 67 | 6,500 | 12.4 | 122 | 90 | 4,000 | JIS net | 化油器 | 1989-1996 第七代323/第三代福特Laser | 日本、紐西蘭 |
B5-MI | 88 | 65 | 6,500 | 12.0 | 118 | 87 | 4,000 | JIS net | EGI-S | 1991-1998 Autozam Revue | 日本 | |
94 | 69 | 6,500 | 12.5 | 123 | 90 | 4,000 | JIS net | 1989-1996 第七代323 | 日本 | |||
B5-ME | 80 | 59 | 5,500 | 12.2 | 120 | 88 | 2,500 | ECE | EFI | 1992-1997 第一代起亞Sephia | 歐洲 | |
88 | 65 | 5,500 | 13.5 | 132 | 98 | 2,500 | JIS net KS |
1992-1997 第一代起亞Sephia | 南韓、其他 | |||
92 | 68 | |||||||||||
100 | 74 | 6,300 | 12.1 | 119 | 88 | 5,000 | JIS net KS |
1993-1996 第二代福特Festiva/起亞Avella | 日本、南韓、其他 | |||
100 | 74 | 6,000 | 13.0 | 127 | 94 | 4,500 | JIS net | 1996-2002 第一代Demio/福特Festiva Mini Wagon | 日本 | |||
16V DOHC |
B5-DE | 105 | 77 | 5,500 | 15.0 | 147 | 108 | 4,000 | KS | EFI | 1992-1997 第一代起亞Sephia/Timor S515i DOHC | 南韓、印尼、其他 |
110 | 81 | 6,500 | 12.9 | 127 | 93 | 5,500 | JIS net | 1987-1990 馬自達Etude 1989-1994 Eunos 100 1989-1994 第七代323/Astina/第三代福特Laser 1991-1998 MX-3 |
日本 | |||
B5-ZE | 120 | 88 | 6,500 | 13.5 | 132.4 | 97.7 | 5,500 | JIS net | 1994-1996 第七代323 Interplay X 1991-1998 Autozam AZ-3 |
日本 |
排氣量1,498c.c.的B5型缸徑和衝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此型式引擎直到1994年為止停產。
排氣量1,498c.c.的B5-MI型缸徑和衝程同樣為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只是從8閥門改成16閥門,且配有EGi單點燃油噴射系統。最大馬力88ps / 6,500rpm,最大扭力12.0kg·m / 4,000rpm。此外,配有電子式燃油噴射系統的稱作B5-ME型,最大馬力100ps / 6,000rpm,最大扭力13.0kg·m / 4,500rpm。
排氣量1,498c.c.的B5-DE型缸徑和衝程也是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最大馬力105ps / 6,000rpm,最大扭力13.2kg·m / 5,000rpm,僅於日本境內使用,且汽缸頭與進氣口經過改良。後來1994年第七代323曾出過「Interplay X」車型,搭載一具名為B5-ZE型引擎,最大馬力125ps / 7,000rpm、最大扭力13.2kg·m / 6,000rpm。
B6型的排氣量為1,597c.c.,缸徑和衝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乃自B3型擴缸而來,可區分成幾個亞型:
車型:
排氣量1,597c.c.、缸徑和衝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的B6-2E型也稱作B6-ME型,這具引擎屬於B6-E型的亞型,採SOHC、16閥門之設計,配備EFI燃油噴射系統,可榨出88hp / 5,000rpm的馬力及130N·m / 4,000rpm的扭力。車型:
排氣量1,597c.c.、缸徑和衝程分別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的B6T型,附渦輪增壓與中冷器、16閥門DOHC、燃油噴射系統。受限於各國家汽車廢氣排放標準的不同,其馬力輸出被調校得不一樣:
B6D型的排氣量、缸徑和衝程皆與B6T型一樣,亦採16閥門DOHC及燃油噴射系統設計,但是沒有渦輪增壓裝置。這是馬自達首款配備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之引擎,並於1989年改良引擎壓縮比、汽缸頭與進氣系統。而第三代的B6D型引擎則具有鋁合金汽缸蓋、VLIM(variable length intake manifold之縮寫)可變長度進氣岐管、壓縮比調至9:1,最大馬力107hp。車型:
B6-ZE型的排氣量、缸徑和衝程皆與B6T型一樣,亦採16氣門DOHC設計,搭配EFI燃油噴射系統。本體結構為鋁合金汽缸頭、輕量化的曲軸與飛輪,故轉速紅線區可達7,200rpm。此外,鋁製油底殼與散熱片亦為其特殊之處。日規版B6-ZE型引擎之壓縮比為9.4:1,可榨出120ps / 6,500rpm的最大馬力與14.0kg·m / 5,500rpm的扭力峰值。車型:
排氣量1,839c.c.的B8型引擎不但自B6型擴缸而來,且使用全新的汽缸體及加大汽缸空間,使得缸徑和衝程達到 83 毫米和 85 毫米。此型引擎採SOHC設計,8閥門稱作B8-E型、16閥門稱作B8-ME型。此具引擎具有HLA液壓式汽門間隙調節器(hydraulic lash adjuster)、正時皮帶驅動的凸輪軸、8.9:1的壓縮比、最高6,000rpm的轉速以及多點燃油噴射系統等。依各地市場之不同法規,引擎出力被調校成:
車型:
排氣量同樣是1,839c.c.的BP型其實就是DOHC版的B8型引擎,含有鍛造曲軸、活塞燃油噴嘴、鋁油底殼與散熱片、7,000rpm的轉速紅線區(但日規達到7,200rpm),以及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日規版BP-ZE型之最大馬力133hp / 7,000rpm,峰值扭力16.0kg·m / 4,500rpm。車型包括:
在BP型引擎上另外安裝渦輪增壓器與中冷器,便成了BPT型引擎。針對日本市場調校的最大出力為180ps / 6,000rpm、最大扭力24.2kg·m / 4,000rpm,可是到了歐洲市場卻只剩下166ps / 5,500rpm的最大馬力、219N·m / 3,000rpm的扭力峰值。
代號「RHB5 VJ20型」的渦輪增壓器乃由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製造,此具引擎尚包含側置式中冷器、330c.c.高阻抗黑頂噴油嘴等。原廠設定ECU行車電腦的boost cut值[2]為11P.S.I.。BPT型僅搭載於馬自達Familia GT-X和福特Laser的四輪驅動車型,且配置前輪開放式差速器、後輪黏性耦合式LSD限滑差速器。車型:
一般被坊間稱作「BP2型」的BPD型,事實上就是改良版的BP型引擎(所以BP型又被車迷叫做「BP1型」)。該具引擎具有較大的曲軸、活塞燃油噴嘴、主軸承支撐板、更好的進氣口和排氣埠;此外它也是俗稱「大渦輪增壓」的變種[3],因為採用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製造的RHF6CB型水冷式渦輪增壓器。除了經過強化的引擎內壁,尚有鈉冷卻排氣門、加大的前置式中冷器、440c.c.低阻抗噴油嘴,使得這具引擎最大馬力達210ps / 6,000rpm、最大扭力25.5kg·m / 4,500rpm。車型:
1999年馬自達公司改良了BP型引擎,稱之為BP-4W型,但在日本當地稱作BP-ZET型[4]。首先,原來裝置在BP型引擎排氣凸輪背面、具有霍爾效應的雙凸輪角度感應器,被拆分成兩個並移至排氣凸輪前方:一個在進氣凸輪齒輪上,另一個被裝在曲軸皮帶盤旁的油泵。其次是改變進氣口的角度,故流動汽缸蓋更佳。
2003年12月日本推出的Roadster Turbo,在美國稱呼為Mazdaspeed MX-5。此具BP-4W型引擎搭配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製造的RHF5 VJ35型渦輪增壓器,以及VTCS(Variable Tumble Control System之縮寫)可變渦流控制系統[5],可輸出最大馬力172ps / 6,000rpm,最大扭力21.3kg·m / 5,500rpm。由0加速至60mph僅需6.4秒,最高時速可達203km/hr。車型:
最先在2000年7月搭載於小改款第二代MX-5上的BP-Z3型(有時也被稱作BP-VE型),亦是BP型引擎的改良版。該具引擎捨棄舊式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縮寫)可變進氣系統,改導入新研發之S-VT(Sequential Valve Timing)序列式可變氣門正時系統。新一代的Z族引擎便由此具引擎陸續改良而來。車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