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爾II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亞爾II(M31的G1),也稱為NGC-224-G1、SKHB 1、GSC 2788:2139、HBK 0-1、M31GC J003247+393440或仙女的星團,是一個繞著M31,也就是仙女座星系的球狀星團。
馬亞爾II | |
---|---|
![]() 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馬亞爾II影像,色彩是由1994年7月分別以可見光和近紅外光拍攝的影像合成。 創建者:Michael Rich, Kenneth Mighell、James D. Neill(哥倫比亞大學)、Wendy Freedman(卡內基天文台)、和NASA。 | |
觀測數據(J2000 曆元) | |
星座 | 仙女座 |
赤經 | 00h 32m 46.51s[1] |
赤緯 | +39° 34′ 39.7″[1] |
距離 | 2.52 ± 0.14 Mly (770 ± 40 kpc) |
視星等 (V) | +13.8[1] |
物理性質 | |
Mass | 1×107[2] M☉ (2×1037 kg) |
半徑 | 21.2 ± 1.0 ly(6.5 ± 0.3 pc)(半光度半徑rh)[3] |
估計年齡 | ~ 12 Gyr [2] |
其它名稱 | SKHB 1, HBK 0-1[1] |
它的位置在距離仙女座星系核心130,000光年(40Kpc)[3],並且是本星系群中絕對星等最亮[3]的球狀星團,視星等為13.7等。G 1的質量被認為是半人馬座ω的兩倍,並且在核心可能有中等質量的黑洞(∼ 2×104 M⊙)[3]。
它是由尼古拉斯馬亞爾(Nicholas Mayall)和O.J. Eggen在1953年首度從帕洛馬山天文台48吋施密特望遠鏡在1948年拍攝的乾版上檢出的。
由於恆星金屬量的分布很廣,包含了數個世代的恆星和許多的恆星創生时期,顯示經歷了數個世代的恆星創生,所以許多人認為他不是個真正的球狀星團,而是被仙女座星系吞噬的矮星系殘留下的星系核心殘骸[3][4]。
名稱的來源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