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足球會於1895年仿照英格蘭足總盃,舉辦香港盃(或稱香港足球挑戰盃,英語:Hongkong Football Challenge Cup),一年後改名為銀牌(英語:Challenge Shield)。1908年,有部分球隊組成聯賽,為亞洲現存歷史最長的足球聯賽。
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頂級聯賽一般維持十二隊,高峰期曾增至十四隊。一些傳統球會南華、愉園、以至東方,到後來的商業球會精工、寶路華都有一定的擁躉,強隊對賽入場觀眾必定過萬,過二萬。
亞洲盃的起源與香港也有淵源,早在40、50年代,香港就有「亞洲足球王國」之稱,香港球員更在遠東運動會取下九連冠佳績,50、60年代是香港足球最輝煌的年代。在1954和1958年,香港球員代表中華民國在亞運奪冠,1960年香港球星張子岱加盟英國球會黑池,出戰英格蘭甲組聯賽。在50年代,香港也跟新獨立的亞洲國家踢友誼賽,如印度、緬甸、馬來亞、韓國派出國家隊到香港作賽,這些新國家透過足球外交,更加標榜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透過派球隊出去不同國家踢,香港都受惠於這個情况,可以跟好多地方交手,所以才有成立亞洲足球協會這件事。亞洲國家一致推舉以香港為總部,成立亞洲足協,亞洲足協會長由香港人羅文錦擔任,第一屆亞洲盃也由香港主辦,香港足球地位在那時候是去到最高峰。第一屆亞洲盃由香港主辦,香港自動獲得出線資格,最後得到季軍,是港隊在亞洲盃史上最好的成績,到第三四屆香港都能晉身決賽周,然後相隔54年至今,港隊才再晉決賽周。
現時管理香港足球事務的機構為1914年成立的香港足球總會,曾為英格蘭足球總會成員,是亞洲足球協會的創會成員。亞洲足協的首4任會長,包括羅文錦、郭贊、雷瑞德、陳南昌,均是來自香港。
地區足球隊(區隊)是香港足球總會依照荷蘭足球顧問報告,改革乙丙組賽事,吸納地區球隊並促使球員年輕化,藉以提昇香港足球運動水準,與香港各區區議會合作,於2002年將丙組聯賽分為丙組(甲)及丙組(地區)兩組,兩組的冠、亞軍隊爭奪兩個升上乙組的資格。首屆香港丙組(地區)聯賽賽事只有11個區議會派隊參賽,加上香港學界及香港08共13隊參賽。翌屆,全香港18個區議會均有派隊。現時18區球隊分佈在港超、甲、乙、丙四組。
現時,參與香港超級足球聯賽(港超聯)、甲組、乙組和丙組聯賽的區隊獲得的資助水平分別為165萬元、55萬元、38.5萬元和33萬元。
區隊除了獲得區隊資助計劃提供每年每隊165萬元資助外,亦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當區每球季提供36節(共54小時)免費場地供訓練之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