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岩鹨科岩鹨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领岩鹨(学名:Prunella collaris)又名岩鹨,为岩鹨科岩鹨属的鸟类。原生於歐亞大陸和北非。
岩鷚於1769年由奧地利博物學家喬瓦尼·安東尼奧·斯科波利首次描述。他創造了二名法Sturnus collaris,並將模式產地指定為奧地利南部的克恩頓州。[3]種小名來自拉丁語的collaris,意為「脖子的」。[4] 此物種現在被歸類於法國鳥類學家路易·皮耶·維亞律於1816年引入的岩鷚屬(Prunella)中。[5] 岩鷚和高原岩鷚有時被從其他岩鷚中分離,歸入Laiscopus屬。[6]
「accentor」一詞來自後古典拉丁語,意思是與他人一起唱歌的人。[7] 屬名Prunella源自德語Braunelle,意為「岩鷚」,是braun(棕色)的縮小形式。[8]
這是一種知更鳥大小的鳥,長度為15—17.5 cm(5.9—6.9英寸),稍大於其親屬岩鷚。其背部有條紋的棕色,看起來有些像家麻雀,但成鳥頭部為灰色,下半部有紅棕色斑點。它擁有細尖的昆蟲食者喙。
雌雄外觀相似,雄性可能會有更明顯的對比。幼鳥的頭部和下半部較棕色。
它分佈於南溫帶歐洲的山區、黎巴嫩[16]和亞洲,高度超過2,000米(6,600英尺)[17]。它主要是留鳥,在較低緯度的地區過冬,但有些鳥會作為罕見的迷鳥漂泊到遠至英國。
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南亚、日本、台灣以及中国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河北、山东、东北、四川、云南等地。[2]
它會在灌木叢或岩縫中築造整潔的巢,產下3至5顆無斑的天藍色卵。
其交配系統特別引人注目。繁殖範圍由3到4隻雄鳥和3到4隻雌鳥組成,這些是不相關的鳥,具有社會多雄多雌制的交配系統。雄鳥有一個支配等級,alpha雄鳥通常年紀較大。雌鳥會尋求與所有雄鳥交配,儘管alpha雄鳥可能會阻止其他低位雄鳥與其交配。雄鳥也會尋求與所有雌鳥交配。DNA指紋分析顯示,同一窩中的雛鳥常常有混合的父系血統,然而雛鳥的母親一般確定的。雄鳥會根據自己是否可能是雛鳥的親生父親,來決定是否在多個巢中提供食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