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洗禮

基督教禮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洗禮
Remove ads

洗禮(英語:Baptism),又稱聖洗聖事施洗受洗,全身浸入水中的稱為浸禮受浸,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使命[1]

词源

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2]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过程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目的作用

聖經《彼得前書》指出舊約時代挪亞藉水得救一事,預表後世的人藉洗禮得救:

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耶穌基督;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汙穢,承認基督耶穌一同出死,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3]

基督教很多宗派都認為《聖經》記載洗禮中基督徒在眾人(包括魔鬼)面前承認自己與基督耶穌一同出死入生,承認自己是基督徒[4]基督教中部分宗派更認為洗禮不單是一種記號儀式[5]讓受洗信徒有宣認信仰的機會,洗禮本身更能帶來屬靈的更生(Baptismal regeneration),[6][7][8]這些教會相信洗禮是神向人施行恩典的工具,當中神在領洗的人當中建立、加強信心,藉此為人帶來救恩。(彼得前書3:20-21)[5][9][10]同時,洗禮也被認爲是屬靈意義的葬禮。(歌羅西書2:11-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例如路德宗教會認為,聖經教導基督徒是如何通過洗禮與基督並祂給予我們的新生命連結起來。(歌羅西書2:11-12; 羅馬書6:3-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1][12]聖經的作者以一幅代表潔淨的圖像來表達了在基督救世的工作上中怎樣在領洗的人身上應用洗禮代表潔淨的圖像來表達了在基督救世的工作上中怎樣在領洗的人。(以弗所書5:25-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3]路德宗相信聖經描繪了信仰、洗禮、和披上基督之間的關係。(加拉太書3:26-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三者連結起來時,其結果就是讓基督徒成為神的兒女,得著隨之而來的名份、、福份和權柄。[14]在《提多書》裡面,保羅在再介紹了聖靈的工作時再次講論洗禮、新生命、耶穌帶來的祝福並三者之間的關係。(提多書3:5-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5]

洗禮信念

更多信息 宗派, 對洗禮之信念 ...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