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靛红 | |
---|---|
IUPAC名 1H-indole-2,3-dione | |
别名 | 吲哚醌 2,3-二氢吲哚二酮 2,3-吲哚啉二酮 |
识别 | |
CAS号 | 91-56-5 ? |
PubChem | 7054 |
SMILES |
|
InChI |
|
性质 | |
化学式 | C8H5NO2 |
摩尔质量 | 147.1308 g·mol⁻¹ |
外观 | 橙红色固体 |
熔点 | 204 ℃(升华) |
溶解性(水) | 难溶于水(1.9 g/L,20 ℃) |
溶解性(苯) | 可溶 |
危险性 | |
警示术语 | R:R22, R36, R37, R38 |
欧盟分类 | 有害(Xn)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靛红最早是由法国化学家奥古斯特·罗朗分离出来。1878年,阿道夫·冯·拜尔完成靛红的全合成。1880年,拜尔发展了从邻硝基肉桂酸合成靛红的方法。1883年,从邻硝基苯甲醛合成靛红的方法被拜尔申请专利。自此,以靛红为原料合成靛蓝的方法逐渐取代从植物中提取的方法,成为靛蓝的主要来源。
以前靛红只可以从靛蓝制得。现今靛红可以苯甲酸衍生物为原料或通过Sandmeyer肟基乙酰苯胺靛红合成(Sandmeyer isonitrosoacetanilide isatin synthesis,下图)制取。[1][2]
2014年,谭使用催化量的铜盐催化N-烷基-2-溴乙酰苯胺,以较高的产量,较易的原料制备方法,完成了靛红的合成。[3]
靛红及其衍生物用作靛蓝和相关染料以及某些药物的制取原料。由于具有肝毒性,因此靛红衍生物现已不再用于医药工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