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南方鶴鴕是澳洲第二大的鳥,而在世界上則是第三大,僅次於鴕鳥及鸸鹋。成年南方鶴鴕身高平均約1.2-1.7米高,最高可到1.9米,體重平均約17~70公斤,本種為兩性異形,雌雄羽毛相似,但雌性的體型較大有較長的骨盔、較大的鳥喙、裸露處顏色較亮,前頸的2個肉垂較大,雛鳥則有棕色縱向條紋,且表面有顆粒狀的點,最初顏色呈明亮的豌豆綠,隨著成長會逐漸褪色。[2][3]南方鶴鴕頭上有骨盔,作擊打草叢之用,亦備有裝甲。頭頸部顏色較明亮,長脖子大部分裸出,喉下有二個鮮紅色的肉垂,垂肉的顏色會隨著年齡而發生變化,角質冠也較高。翅膀短小已經退化且無法飛行,在飛羽著生處只具有羽翮,特化為6枚硬棘。體被亮黑色羽毛質地粗糙,有些羽毛尖端特化成較長的髮狀細絲。 足具3跟長趾均向前善於奔跑,三趾中最內側腳趾有一個12厘米長匕首一樣鋒利的長指甲,強壯而銳利,主要用於搏鬥。
頭上黃色骨盔的功用就像是的聲波接收器,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穿透樹林,它能夠發出比其他鳥類都要低頻率的叫聲,此時頭頂上的骨盔就能接收聲波。
雛鳥頭頂有骨甲,頭和頸暗棕色,前頸淺黃,有2個三角形小肉垂,體餘部為黃色或淡黃色,上體有黑色寬縱紋。在最初的3-6個月裡,它們的體羽都是棕色而不是黑色,上面有延著體長生長的黑色條紋。直到大約一歲時,才會長出生動的彩色脖子。
食性
南方鶴鴕的食物幾乎都是水果,除此之外也會以菌類、一些昆蟲和小型動物為食。它會在森林裡覓食掉在地面上的水果,而且能消化一些對其他動物有毒的水果。對糞便的檢查表明,它們最常吃的水果是埃及梅(Davidsonia pruriens)、多枝肖蒲桃(Acemena divaricata),和樟科植物。[4]
繁殖
冬季與春季為繁殖期,此時雌鶴鴕和數隻雄鶴鴕交配,並把卵分別產在各雄鶴鴕的巢中。巢位於樹下落葉層上,巢穴形狀為淺凹狀。巢高約25厘米,直徑70厘米。通常在每巢產大約通常4枚,卵的顏色呈綠色,長13厘米。 在產卵之後,所有對卵和雛鳥的照顧都由雄性單獨完成,雄鶴鴕會占據一片植被,持續47-61天。雛鳥孵化後會待在鳥巢等待親代把食物帶來,或仰賴他們保護免受掠食者的侵害,雛鳥會發出高頻率的哨聲和唧唧聲忽喊雄鳥。
分佈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