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汉藏语族的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晉語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语言。由于部分晋语方言和其他官話互通度高[3],因而傳統上被認定是官話一支。然而近年来随着调查的深入,晋语,尤其是吕梁片、并州片,被部分学者认为是汉语族下“獨立語言”。如果以不劃入官話為前提,若視漢語為語言,則晉語為其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晉語為獨立語言者,則晉語下有數支晉語方言。晋語的地位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可被歸爲獨立語言或漢語下的一級方言。[4]
晉語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截止1996年,晋语的使用者约为4500万左右(不含汾河片),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22名,在漢語中影响力僅次於官话、吴语、粤语和闽南语。[5][6]至2007年,晋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增至6305万人,仍为世界100大语言之一。[1]
晋语是山西、陕北、河套等地区的主要语言,现代晋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山西省、内蒙古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北省西部、河南省北部等地区,以太原话为代表方言。晋语的命名来自于“山西省”,又被部分中国学者称为晋方言。
最早提出將晉語自官話中劃分出來者,為語言學家李榮,他所依據的標準是「山西省及其毗連地區有入聲的方言」。不過,也有部份學者對此提出異議。[7]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裏首次列入晋语,2007年的国际认证 ISO 639-3 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把晋语列入,语言代码为:ISO 639-3 cjy 。
晋语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汉代,扬雄《方言》中所述的“赵、魏之西北方言”。现代晋语继承了大量上古秦晋语的词汇[8]。
汉语方言学學者乔全生认为,晋语是中古汉语西北方音的直系后嗣[9],在夏漢詞書《番漢合時掌中珠》中,可以看出很多痕跡都與晉語都有切合。
由於部分晉語和其他官話溝通度高,傳統上一直被學界認定屬於官話[3]。1980年代以後,有晉語區的語言學家依據晉語之語音特點,提出晉語從官話獨立,但尚有争议。
使用现代晋语的地区:
包含在這個地區的城市有山西省大部分城市太原、大同(廣靈縣除外)、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长治、晋城等,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以及河北張家口和邯郸县区、河南济源、新乡(部分县区)、焦作县区、安阳(部分县区),陕西榆林、延安等地。
临汾市区、運城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汾河片是否归属于晋语,目前存在争议。
晉語的使用人口總計約有6305萬人(2007年,不包含汾河片)。
晉語可進而分為下面八支:
另有汾河片是否属于晋语,目前存在爭議:分布在山西省南部,包括臨汾、運城及河西的韓城、合陽、宜川
北京延庆话是否属于晋语-张呼片,目前也存在爭議:因该方言为晋语至北京官话的过渡,也有将该方言划归北京官话的呼声。
晋语的尖团音演变状况在各个地区很不一样。大致说来,东南部分地区区分尖团,中部(如平遥)能够区分一部分尖团音,北部(如河套)完全不能区分尖团音。整个晋语的尖团音现状堪称汉语尖团音发展过程的博物馆,清晰地见证了尖音与团音的各个发展时期。
晋语的全浊声母清化后的演化方式,按地区大致分五种:
晋语其他声母的特点:
晋语塞音声母很有特点:
地點\字 | 咬 | 雔(仇) | 尝 | 水 | 煠(炸) | 碾 | 蟲 | 魚 | 鞋 | 我 | 西 | 惜 | 霧 | 浇 | 淚 | 影 |
---|---|---|---|---|---|---|---|---|---|---|---|---|---|---|---|---|
平遙 | ȵȡiɔ | tʂʰəu | suə | suei | tsʌʔ | ɳɑŋ | tsuŋ | ȵȡy | xæ | ŋgiᴇ | sei | ɕiʌʔ | u | tɕiɔ | luei | i |
汾陽 | ȵȡiau | tʂʰou | tʂʰuɔ | ʂui | tsɛʔ | ɳɑŋ | tʂʰuŋ | ʮ | xai | ŋgi | sɿ | ɕieʔ | v | tɕiɯ | lʮ | ɿ |
吳堡 | ȵȡio | ʂɑo | ʂɤu | suɛe | tsʰɑʔ | ʐie | tsʰuəŋ | ȵȡy | xɑe | ŋgɤu | sɛe | siəʔ | u | tɕiɤ | luɛe | i |
興縣 | ȵȡiɔu | tʂʰəu | ʂɤ | ɕy | tsʰaʔ | ʐẽn | tsʰuəŋ | ȵȡy | xai | ŋgɤ | ɕi | ɕiəʔ | u | tɕiɯu | ly | i |
長治 | iɔ | tsʰəu | tsʰɑŋ | suei | tsɑʔ | iɑŋ(地名) | tsʰuŋ | y | ɕiɛ | uə | ɕi | ɕiəʔ | u | tɕiɔ | luei | iŋ |
萬榮 | ȵiɑu | tʂʰəu | ʂɤ | fu | sɑ | ȵiæ̃ | pfʰʌŋ | ȵy | xai | ŋɤ | ɕi | ɕi | vu | tʂɑu | y | ȵiᴇ |
大同 | iɐo | tʂʰəu | tʂʰɒ | ʂuɛe | tsa | ȵiɛ | tʂʰuəɣ | y | ɕiɛ | vo | ɕi | ɕiəʔ | u | tɕiɐo | lɛe | iəɣ |
地點\字 | 眼 | 攆 | 朋 | 棚 | 堡 | 最 | 醉 | 師 | 茄 | 揩 | 孩 | 鞋 | 寒 | 鹹 | 瞎 | 麥 | 墨 | 塞 |
---|---|---|---|---|---|---|---|---|---|---|---|---|---|---|---|---|---|---|
太谷 | ȵȡiẽ | ȵȡiẽ | pʰə̃ | pie | pu | tsuei | tɕy | sɐ˞ | tɕie | tɕʰiai | xai(按理xei) | xai | xẽ | xã | xaʔ | mbiɛʔ | mbieʔ | ɕieʔ |
汾陽 | ȵȡiã | ȵȡi | pʰə̃ | pʰia | pʉ | tʂui | tsʮ | sɿ | tɕi | tɕʰiai | xei | xai | ɕi | xã | xaʔ | mbiɛʔ | mbieʔ | ɕieʔ |
嵐縣 | ȵȡiɑŋ | ȵȡiẽ | pʰəŋ | pʰie | pu | tsuei | tɕy | sɿ | tɕʰie | tɕʰiai | xei | xai | xiẽ | xã | xɑʔ | mbiɑʔ | mbiəʔ | ɕiəʔ |
平魯 | ie | ȵie | pʰəɣ | pʰəɣ | pu | tsuei | tsuei | sɿ | tɕʰie | tɕʰie | xai | ɕie | xæ | ɕie | ɕiaʔ | mai | mai | ɕiəʔ |
忻州 | ȵȡiɑ̃ | ȵȡiᴇ̃ | pʰəŋ | pʰiᴇ | pu | tsuei | tsuei | sɿ | tɕʰiᴇ | tɕʰiæᴇ | xæᴇ | xæᴇ | xɑ̃ | xɑ̃ | xɑʔ | mbiᴇʔ | mbiəʔ | ɕiəʔ |
新絳 | ȵiɑ̃ | ȵiɑ̃ | pʰəŋ | pʰie | pu | tsuei | tɕy | sɿ | tɕʰia | kʰai | xai | xai | xɑ̃ | xɑ̃ | xa | mei | mei | sei |
陽泉 | iæ | ȵiæ | pʰəŋ | pʰəŋ | paɔ | tsuei | tsuei | sɿ | tɕʰie | tɕʰie | xæe | ɕie | xæ | ɕiæ | ɕiəʔ | mæe | miəʔ | ɕiəʔ |
多數晉語有五个聲調(如晉城話、太原话等),部分地區有六個(如岚县话、临县话等)、七個或四個聲調,在最新的調查中發現壺關縣樹掌話擁有8个聲調(入聲三分)。
地點\调值 | 陰平 | 陽平 | 上聲 | 陰去 | 陽去 | 陰入 | 陽入 |
---|---|---|---|---|---|---|---|
平遙 | 13 | 53 | 35 | ʔ54 | ʔ35 | ||
太谷 | 22 | 323 | 45 | ʔ11 | ʔ434 | ||
太原 | 11 | 53 | 45 | ʔ2 | ʔ54 | ||
清徐(清源) | 11 | 53 | 35 | ʔ2 | ʔ54 | ||
榆次 | 11 | 53 | 35 | ʔ21 | ʔ54 | ||
汾陽 | 324 | 22 | 312 | 55 | ʔ2 | ʔ312 | |
吳堡 | 213 | 33 | 412 | 53 | ʔ3 | ʔ213 | |
興縣 | 324 | 55 | 312(324) | 53 | ʔ5(ʔ55) | ʔ312 | |
嵐縣 | 214 | 44 | 312 | 53 | ʔ4 | ʔ312 | |
長治 | 213 | 24 | 534 | 44 | 53 | ʔ21/54 | ʔ45/54 |
忻州 | 313 | 31 | 313 | 53 | ʔ2 | ||
神木 | 213 | 44 | 213 | 53 | ʔ4 | ||
五臺 | 224 | 33 | 312 | 53 | ʔ3 | ʔ312 | |
萬榮 | 51 | 24 | 55 | 33 | 歸陰平 | 歸陽平 | |
新绛 | 53 | 325 | 44 | 31 | 歸去聲 | 歸陽平 | |
陽泉 | 312 | 44 | 53 | 24 | ʔ4 | ||
朔州 | 312 | 334 | 312 | 53 | ʔ34 | ||
大同 | 31 | 313 | 54 | 24 | ʔ32 | ||
廣靈 | 53 | 31 | 55 | 213 | 歸陰平 | 歸陽平 |
晉語與多數官話的方言不同,大部分仍然保有韻尾的喉塞音,而這在漢語的南方諸口語中才比較常見。因此,晉語保有了韻尾帶有喉塞音的入聲。由於在官話方言中,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僅局部)仍有入聲,故或有認為晉語和西南官話、江淮官話,應採取相同的處理方法,同被歸作官話的幾種方言。
入声舒化现象:一些地区的部分入声韵喉塞尾有弱化和消失的现象,如在榆次、清徐、呼和浩特等地方言中,部分的aʔ,iaʔ,uaʔ,yaʔ等韵母,已经没有喉塞尾,但由于保留了特殊的主元音,所以并不与其他舒声韵相混。一些其他地区的方言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有人认为晋城话的入声没有喉塞音尾[11],而据《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晋城话的入声有喉塞音。[12] 在雁北晉語老派中,絕大多數清入读入声、全浊入归阳平、次浊入归去声;如麥讀賣,匿讀膩,歷讀利,月讀願等。同時也有一部分舒聲讀入;如都讀督,个讀圪,上讀式,死讀趿(səʔ),下读瞎,是讀趿(səʔ),去读七,处读出,瓜读刮,母读木,腐读福,话读忽,兄读肃,方读福,夫读福,父读福,唬读忽等。
阴平 | |
阳平 | 盒蝶察折夺实薄凿着学直值食蚀帛席笛敌伏服 |
上声 | 抹索雀角 |
去声 | 辣裂热月越蜜落骆药墨匿麦脉益目木陆溢历 |
晉語的聲調有連讀變調現象,亦即字的聲調會根據它相鄰的字而變化。晉語連讀變調在各種漢語裡顯得特別的地方有:
晉語使用前綴,譬如圪 /kəʔ/, 唿(忽) /xuəʔ/ 及嘿(黑)/xəʔ/, 𠯐(入、日)/ʐ(z)əʔ/,吥(不)/pəʔ/,來構成不同種類的派生詞。例如:𠯐(日)鬼(胡鬧、搞鬼)← 鬼;這些前綴多半沒有意義。
晋语很有特点的一类词汇,因其都带有前缀“圪”,例如“圪崂”,“圪蛋”,故名圪头词。
部分地區有合音情況,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個。例如:
晉語常把單音節字分割為兩個字,即分音词,從而產生新的詞語。例如:
在其他中國方言,包括普通話中也有類似詞語(例如:窟窿 kūlong ← 孔 kǒng),只是這些詞語在晉語中更为常见。
部分晉語方言(如和顺话等)有三種不同的指示詞(近指、中指、遠指),普通話只有「這個」及「那個」兩種。
正寫 | 俗寫 | 解釋 |
---|---|---|
拋 | 炮、泡 | 直落,引申爲滾開;廣韵匹皃切。 |
𩅠 | 諵、難 | 泥濘,陷入泥中。此字爲擴B區字,推薦寫作「湳」;集韵尼賺切。 |
將 | 張、者 | 助詞,用在作謂語的動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動作趨向的「來」、「去」之前;廣韵即良切。 |
女 | 奴、汝 | 女之白讀,常見有人寫「奴」。 |
燣 | 藍、蘭 | 用微火炒;廣韵盧含切。 |
攲 | 機 | 持箸取物;廣韵居宜切。 |
寄 | 技 | 把東西藏起來;廣韵居義切。 |
擡 | 臺 | 把東西藏起來(南邊),萬能動詞(北邊);廣韵徒哀切。 |
炕 | 渴、抗 | 渴。炕牀之字本作「匟」;廣韵苦浪切。 |
瑕 | 哈、罅 | 稍拉開(門);廣韵胡加切。 |
呵 | 蒸、餾;廣韵虎何切。 | |
襾 | 牙 | 稍拉開(門);《說文解字》“覆也。衣駕切。”。 |
𥽸 | 灓 | 混沌不清,常用來形容稀飯米多,顯稠;集韵龍卷切。 |
臠 | 脟 | (用手指)擰;廣韵力兖切。 |
沙 | 廈 | 挑揀;廣韵所嫁切。 |
研 | 年 | 硌;廣韵五堅切。 |
蹎 | 顛 | (疾)走,(快)跑;廣韵都年切。 |
奓 | 炸 | 張,開,擴,例如「獅毛奓鬼」一詞 ;集韵徒管切。 |
㪥 | 渣 | 踩,另有「蹅」字晚出,疑从此引申 ;廣韵側加切,以指按也。 |
搕𢶍 | 惡殺 | 垃圾,推薦寫作「搕颯」 ;廣韵烏合切,以手盍也又搕𢶍糞也。 |
𪖥 | 擤、洗 | 鼻去涕;廣韵虚豈切。 |
恘 | 丘、秋 | 歪、轉、掉(過),另有分音說法刻[kʰəʔ]流①[liəu];廣韵去秋切,戾也。 |
惜 | 吸、襲 | 用于「惜人」;廣韵思積切。 |
揩 | 汧 | 揩摨摩拭;廣韵口皆切。 |
耕 | 加、接 | 犂也;廣韵古莖切。 |
苶、獃 | 捏、鑷 | 傻,此二字皆音韵不符,難證;廣韵奴結切、奴協切,五來切。 |
舁 | 余 | 擡,舉;廣韵以諸切。 |
豚、𡱂 | 㞘、𡰪、䐁 | 屁股,(動物的)尾巴;玉篇都谷切。 |
𧰵 | 厾 | (用筆、指頭等輕點)輕擊;唐韻冬毒切。 |
寐 | 迷 | 無精打采,常用于「寐糊」;廣韵彌二切。 |
𢜶 | 掃、哨 | 常用于「性𢜶」,「涼𢜶」;集韵先到切,快性也。 |
燒 | 少 | 霞,出霞;廣韵失照切。 |
扔 | 耳 | 白讀音;廣韵如乗切、而證切。 |
摱 | 瞞、饅 | 投擲、扔;集韵模元切,引也。 |
野 | 也 | 遺失,不同于撂,無意;廣韵羊者切。 |
憨 | 涎、頜 | 用于「憨水」,此字韓城、河津讀後鼻音亦可證明;廣韵呼談切。 |
澥 | 害、解 | 加水使糊状物或胶状物变稀,攪拌;廣韵胡買切。 |
去 | 刻、克 | 動詞;廣韵羌舉切。 |
及 | 圪 | 趨向補語標記;廣韵其立切。 |
砑 | 壓、軋 | 碾;廣韵吾駕切。 |
剛 | 將 | 讀音特殊,有介音;廣韵古郎切。 |
今 | 眞 | 讀音特殊,顎化;廣韵居吟切。 |
志 | 至、置 | 稱;廣韵職吏切。 |
灺 | 熄、謝 | 熄滅(燈燭);廣韵徐野切。 |
蔔 | 貝 | 文讀,用于「蘿蔔」;廣韵蒲北切。 |
饋 | 貢、供 | 用于「饋獻」;廣韵求位切,餉也。 |
抳 | 尼 | 壓碎,磨;集韵女夷切,硏也。 |
地點\詞匯 | 玉米 | 高粱 | 外公 | 外婆 | 月亮 | 馬鈴薯 | 頭 | 老鼠 | 鼻涕 | 藕 |
---|---|---|---|---|---|---|---|---|---|---|
大同 | 玉茭子 | 茭子 | 姥爺 | 姥姥 | 月亮/月兒爺 | 山藥 | 腦袋 | 耗子 | 濃帶 | 蓮菜 |
平遙 | 玉茭 | 䵚黍 | 簡爺 | 擺擺 | 月明爺 | 山藥蛋 | 的老 | 咕兒 | 鼻涕 | 藕根 |
太谷 | 玉茭子 | 茭子 | 外爺 | 婆婆 | 月明(爺) | 山藥蛋 | 的老 | 老鼠 | 鼻涕 | 藕根 |
太原 | 玉茭子 | 茭子 | 姥爺 | 姥姥/姥孃 | 月明(爺) | 山藥蛋 | 的腦 | 老鼠 | 鼻子 | 藕根/蓮菜 |
清徐(清源) | 玉茭子 | 茭(子) | 外爺 | 婆婆 | 月明(爺) | 山藥蛋 | 的老 | (毛)咕兒 | 鼻涕 | 藕根 |
汾陽 | 玉䵚黍 | 䵚黍 | 簡爺/簡兒 | 婆婆 | 月亮 | 山藥蛋兒 | 的腦 | (毛)咕兒 | 鼻涕 | 藕根 |
吳堡 | 玉䵚黍 | 䵚黍 | 簡爺 | 簡婆 | 月明 | 山蔓兒/山藥 | 腦② | 老鼠 | 鼻子 | 蓮菜 |
臨縣 | 玉䵚黍 | 䵚黍 | 簡兒 | 簡婆/婆婆 | 月明 | 山藥 | 腦② | 圪旯④家/咕兒(家)/爲家家 | 鼻涕 | 蓮菜 |
嵐縣 | 玉䵚黍 | 䵚黍 | 簡爺 | 簡婆 | 月明 | 山藥 | 腦② | 老鼠 | 鼻涕 | 蓮菜 |
長治 | 玉茭 | 茭子 | 姥爺 | 姥姥 | 月明兒 | 地瓜蛋兒 | 得老 | 老耗子 | 鼻涕 | 蓮菜 |
忻州 | 玉茭子 | 茭子 | 姥爺 | 姥孃 | 月明/月爺爺 | 山藥(蛋) | 的(təʔ)老 | 咕兒/耗子 | 沫涕/濃帶 | 藕根 |
神木 | 金䵚黍兒 | 䵚黍 | 簡爺 | 簡婆 | 月兒 | 山蔓菁兒/山藥 | 腦②/的老 | 老鼠 | 鼻子 | 蓮菜 |
靜樂 | 玉茭子 | 䵚黍 | 簡爺 | 簡婆 | 月明/月亮 | 山藥 | 腦②/的老 | 老鼠 | 沫涕 | 蓮菜 |
萬榮 | 玉䵚黍/玉米 | 䵚黍 | 舅舍爺 | 舅舍孃 | 月爺 | 洋芋(子) | 得腦/登腦 | 老鼠 | 鼻子/鼻涕 | 蓮菜 |
新绛 | 玉䵚黍 | 䵚黍 | 舅舍爺 | 舅舍孃 | 月兒(爺) | 山藥蛋 | 等腦 | 老鼠 | 鼻涕 | 藕 |
和順 | 玉茭 | 茭 | 姥爺 | 姥孃 | 月兒 | 山藥 | 得腦 | 老鼠 | 鼻兒 | 藕 |
晉城 | 玉茭 | 茭蕎 | 姥爺 | 姥姥 | 月明/月亮 | 地豆兒 | 圪腦 | 老鼠 | 鼻涕 | 藕/蓮菜 |
廣靈 | 玉黍棒兒 | 高粱 | 姥爺 | 姥姥/外祖母 | 月亮爺 | 山藥(讀要) | 腦袋 | 耗子 | 濃帶 | 藕根 |
①阴平、②阳平、③上声、④阴去、⑤阳去,一般晋语不分阴阳去,如「圪旯」的「旯」是分音,无法探究其是阴是阳,要根據分音前的字來分析。
大部分地區「鼻涕」中「鼻」的讀音同「不」,而非一般「鼻子」的「鼻」。
「頭」中寫作「得」的一律有介音,忻州[təʔ]音節只用于təʔ老,一般情況「的」讀[tiə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