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緬甸蒲甘王朝君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奴律陀(緬甸語:အနော်ရထာ,发音:[ʔənɔ̀jətʰà],1014年—1077年),亦作阿奴律陀·敏苏、阿努律陀、阿努羅陀、阿羅隆多,緬甸蒲甘王朝君主,他於1044年至1077年統治緬甸。阿奴律陀是蒲甘帝國的建立者,他將蒲甘從一個上緬甸小國,擴張為涵蓋緬甸今日大部分疆土的帝國,奠定了緬甸國家的雛形。[1]阿奴律陀於1044年登基為王,緬甸自此開始有較多可證實的史料。[2]
阿奴律陀本名敏蘇(မင်းစော,发音:[mɪ́ɴ sɔ́]),阿奴律陀(အနော်ရထာ,Anawrahta)是他在1044年登基後才使用的緬化的梵名,源自阿尼律陀(अनिरुद्ध,Aniruddha)。尊號全稱馬哈·亞扎·蒂里·阿奴律陀·德瓦(မဟာ ရာဇာ သီရိ အနိရုဒ္ဓ ဒေဝ),或稱摩訶·羅闍·室利·阿尼律陀·提婆(महा राज श्री अनिरुद्ध देव)。[3][4]
敏蘇是蒲甘國王宫错姜漂之子,生於1014年。[5]敏蘇6歲時,宫错姜漂被兩個養子基梭和叟格德推翻,宫错姜漂被強迫出家,敏蘇也與父母一同居住在寺中。[6][7]
1038年,基梭崩逝,叟格德繼位。叟格德強娶了敏蘇的母親苗彬代,此舉激怒了敏蘇。1044年,在波巴山的會議上,叟格德接受了敏蘇的決鬥邀約,雙方於蒲甘附近的敏加巴(Myinkaba)騎馬單挑,敏蘇擊殺了叟格德。敏蘇希望他的父親重登王位,但宫错姜漂拒絕了。1044年12月16日,敏蘇以阿奴律陀之名登基為王。[6][8][4]
阿奴律陀剛登基時的蒲甘王國只是一個小國,大致包括今日的曼德勒、密鐵拉、敏建、皎施、央米丁、馬圭縣、實皆、傑沙等伊洛瓦底江以東的地區,及部分敏巫、木各具的河沿地區。北方是雲南的大理國,東方是人煙稀少的撣邦高原,西方與南方是驃族王國,更南方則是孟族直通王國。[9]
阿奴律陀首先重整他的國家,他以兵源多寡制定了城鎮的等級,從中挑出精良的勇士作為護衛。江喜陀與良宇披、牙底由、牙隆梨畢是阿奴律陀手下知名的四個將領。他麾下還有具有傳奇色彩的印度穆斯林裴多及其子瑞冰祇、瑞冰尼。[9]
阿奴律陀在國境內廣修灌溉工事,他修補密鐵拉湖,引米界河、照濟河、班朗河(Panlaung River)河水灌溉皎施周邊農地。工程歷時3年,皎施後來成為緬甸重要的產糧地區,被美稱Ledwin,意為「米國」,據說得皎施者必可在上緬甸稱王。[10]
在阿奴律陀之前,蒲甘王國的信仰以阿利僧派為主流,阿利僧派是緬甸本土信仰與婆羅門教、佛教的混合體,僧侶不持戒,從事颯刻曇派法術,飲酒食肉,還對信仰的村落享有初夜權,姦淫信女,作為歡喜法。阿奴律陀改宗上座部佛教,重用來自直通王國的僧侶善阿羅漢,並鼓勵人民跟進此信仰。阿奴律陀非常厭惡荒淫奢侈的阿利僧派,取消了阿利僧派的特權,放逐不順從的僧侶,許多教徒被他貶為奴隸,或被迫改信上座部佛教。[11][12][13]
阿奴律陀聽從善阿羅漢的建議,派使臣向直通王國求取完整的佛教三藏,然而直通國王摩奴訶羞辱了他的使臣。阿奴律陀憤怒不已,決心親征直通。1057年,由步兵隊、騎兵隊與象兵隊組成的大軍沿伊洛瓦底江南下,東渡錫唐河直攻直通,另外還有戰船由仰光河入海航行。圍城三月,直通城內糧草耗盡,城中百姓飢餓相食,江喜陀等四將乃攻入城中,摩奴訶投降。[14][15]
阿奴律陀將直通的僧侶、工匠帶回蒲甘,極大的豐富了蒲甘的文化。緬族的文字緬文在孟文的影響下出現,現存最古的緬文碑銘是在1058年。蒲甘王國的大型寺廟如瑞喜宮佛塔、瑞山都佛塔大多是在此後30年間開始興建的。[16][17]
阿奴律陀遠征北阿臘干,至皎漂的安鎮降伏了阿臘干的國王。阿奴律陀還與東方撣邦高原的諸多撣族首領建立了名義上的聯盟,在山麓地區如八莫、皎施、傑沙、抹谷、曼德勒、密鐵拉、央米丁、東吁等地建立了43個堡壘。[18][19]
阿奴律陀還曾率軍至雲南,向大理國求取佛牙舍利。大理國王閉門不迎,堅守城池。後兩方交好,阿奴律陀與大理國王互相贈禮、談笑風生。回程途中他訪問諸撣族首領,並納一首領之女蘇蒙拉為妃,然而蘇蒙拉後來被嫉妒的緬族妃子趕走。阿奴律陀乘船循伊洛瓦底江而回,在曼德勒附近的唐邦(Taungbyone)暫駐,命人建唐邦塔。瑞冰祇與瑞冰尼兄弟因玩忽職守被處死,後此二人被百姓奉為緬甸神靈,唐邦地區至今仍有盛大的歲祭活動。[20][21]阿奴律陀要求東方的孟族王國哈里奔猜與陀羅缽地朝貢,卻引來了吳哥王朝的進攻,江喜陀等四將擊退了攻入丹那沙林地區的高棉軍隊。[22]
1069年,錫蘭國王月桵耶僕呼一世受到注輦國的攻擊,遣使向阿奴律陀求助,阿奴律陀派了船隊運送軍需品相助。1071年,錫蘭王擊退了敵人,但國中佛教經典盡失,錫蘭王再度遣使阿奴律陀,求取蒲甘的佛教經典。阿奴律陀樂於相助,附帶贈送了白象,希望錫蘭王可以錫蘭所珍藏的佛牙舍利為報答。錫蘭王以副牙回贈,阿奴律陀在蒲甘南方的羅迦難陀親自迎接使者,並且在當地興建羅迦難陀佛塔奉養佛寶。[23][21]
1077年,阿奴律陀死於蒲甘郊外,死因眾說紛紜。一說他的敵人襲殺了他,另說有緬甸神靈化為水牛撞死了他,阿奴律陀的遺體消失無蹤,不曾被找到。[24][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