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鸟亚科(学名:Jinfengopteryginae)是似鸟兽脚类恐龙的一个亚科,分布于白垩纪的亚欧大陆。该类群仅包括少量属,其成员于2005年首次发现,但学名于2012年确立。与其它伤齿龙科一样,该类群可能属于接近鸟翼类的近鸟类。
描述
金凤鸟亚科是一类长约0.5—2米(1.6—6.6英尺)的小型伤齿龙科,[1][2]与其它伤齿龙科一样,该类群成员双脚长有一对镰刀爪,且浑身覆盖羽毛,包括围绕在身体及颈部周围的典型羽毛和尾部特别长的叶状羽。对这些动物飞行能力的研究表明,其飞行能力大致与小盗龙和胁空鸟龙相当。[3]虽然大部分其它金凤鸟亚科被认为主要是食肉动物,但金凤鸟标本肠道中疑似的植物种子显示该类群拥有杂食性,尽管也有人将其解释为发育中的卵或羽毛囊。[4]然而正如伤齿龙下颌形态的研究所示,伤齿龙科是杂食性动物并非没有可能。[5]
分类
2005年,该类群的第首个物种华美金凤鸟在中国河北省距今约1.22亿年的花吉营组发现。[6]刚发现时被视为始祖鸟科成员,与始祖鸟和可疑的乌禾尔龙一样是最原始的鸟类,并于2007年进一步确认属于该科。[7]2006年,恰佩、徐和诺瑞尔根据巨型趾爪、总体外观及齿骨形态提出金凤鸟属于伤齿龙科。[8][9]2007年,特纳和诺瑞尔等人在分析伤齿龙科、驰龙科及早期鸟类间的关系时将其归入伤齿龙科。[10]
最终,特纳、马克维奇和诺瑞尔于2012年建立金凤鸟亚科以包含金凤鸟和未命名标本IGM 100/1226,其共有衍征包括大型眶前孔及分叉颧骨。[11]2014年,布鲁萨特、劳埃德、王和诺瑞尔根据特纳等人(2012)的数据发表一篇关于虚骨龙类的分析报告,其中包括大量基干伤齿龙科物种,但未能解决许多相互关系,导致IGM 100/44、拜伦龙、西峡龙、中国猎龙亚科、金凤鸟亚科及衍生的蜥鸟龙+伤齿龙亚科演化支之间出现一个多分支。[12]发现大连龙以后,沈等人于2017年的分析中将其归入该亚科,令其包含更多的分类单元及更少的多分支。他们对恐爪龙下目的分析如下:[13]
恐爪龙下目 Deinonychosauria |
| |||||||||||||||||||||||||||||||||||||||||||||||||||||||||||||||||||||||||||||||||||||||||||||
发现金凤鸟亚科第二个成员塔马罗龙后,塞罗斯等人于2021年支序分析中发现金凤鸟亚科是中国猎龙亚科、辽宁猎龙、菲利猎龙及未命名标本IGM 100/1128及IGM 100/140(皆发现属于金凤鸟亚科)的姐妹群。发现如下:[14]
伤齿龙科 Troodontidae |
| ||||||||||||||||||||||||||||||||||||||||||||||||||||||||||||||||||||||||||||||||||||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