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加拿大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戈登·坎贝尔 OC OBC(Gordon Campbell,1948年1月12日—),漢名為金寶爾[1][2],加拿大外交及政治人物,2001年至2011年間担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第34任省长,並曾於1993年至2011年間擔任卑詩自由黨黨領,期間先後出任卑詩省議會溫哥華奎秦拿選區和溫哥華灰角選區議員。他曾於1986年至1993年間出任溫哥華市長,2011年至2016年間則任加拿大駐英國高級專員。
金寶爾 Gordon Campbell OC OBC | |
---|---|
加拿大駐英國高級專員 | |
任期 2011年9月15日—2016年7月19日 | |
总理 | 斯蒂芬·哈珀 賈斯汀·杜魯多 |
省督 | Garde Gardom Iona Campagnolo Steven Point |
前任 | James R. Wright |
继任 | Janice Charette |
第34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 | |
任期 2001年6月5日—2011年3月14日 | |
前任 | 杜新志 |
继任 | 簡蕙芝 |
卑詩省反對黨領袖 | |
任期 1993年—2001年 | |
省長 | 哈葛(Mike Harcourt) 簡嘉年 苗禮義 杜新志 |
前任 | 哥頓·威爾遜(Gordon Wilson) |
继任 | 麥菲(Joy MacPhail) |
卑詩省議會議員 | |
任期 1996年5月28日—2011年3月15日 | |
前任 | Darlene Marzari |
继任 | 簡蕙芝 |
选区 | 溫哥華格雷岬選區 |
任期 1994年2月17日—1996年5月28日 | |
前任 | Art Cowie |
继任 | 韓仕新 |
选区 | 溫哥華奎秦拿 |
第35任溫哥華市長 | |
任期 1986年—1993年 | |
前任 | 哈葛(Mike Harcourt) |
继任 | 歐文(Philip Owen)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Gordon Muir Campbell 1948年1月12日 卑詩省溫哥華 |
国籍 | 加拿大 |
政党 | 卑詩自由黨 |
配偶 | 南茜·金寶爾 |
儿女 | Nicholas Campbell Geoffrey Campbell |
母校 | 達特茅斯學院 (BA) 西門菲沙大學 (MBA) |
职业 | 地產商、政客、教師 |
签名 |
金寶爾生于温哥华,在該市的西灰角區(West Point Grey)長大,從大學山中學畢業後到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达特茅斯学院就读[3][4]。金寶爾本來打算攻讀醫科,但在三名英文科教授慫恿下改為攻讀英文和城市管理,並取得英文系的文學學士學位[3]。他於1969年獲得1500元的獎學金,並以此順利進入溫哥華市政府工作[3]。金寶爾在此結識時任市議員,並於日後出任市長的阿特·菲利普斯(Art Phillips)[3]。
金寶爾於1969年大學畢業,並於翌年結婚[3]。他後來獲史丹福大學取錄修讀教育碩士學位,但卻決定返回溫哥華,到卑詩大學修讀法律系[3]。阿特·菲利普斯宣佈參與競逐溫哥華市長一職後,金寶爾離開卑詩大學並協助菲利普斯的競選工作。菲利普斯於1972年成功當選市長後,金寶爾出任市長行政助理一職至1976年為止[4],之後到馬拉松地產公司出任項目主管[3]。
金寶爾從1975年到1978年間在西門菲沙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而其長子和次子也分別於1976年和1979年出生[3]。他於1981年離開馬拉松地產並創立了城市核心發展公司(Cityco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5]。
金寶爾於1984年以無黨派協會黨員身份當選溫哥華市議員,並從1986年至1993年間出任溫哥華市長[6][7],任内見證著福溪沿岸世博會會址、耶魯鎮和高豪港沿岸的發展項目,以及溫哥華公共圖書館新總館大樓的工程。他也曾經擔任大溫哥華區域局的主席,以及卑詩城鎮聯會的會長。
金寶爾於1993年擊敗小哥頓·吉布遜和哥頓·威爾遜(Gordon Wilson),成為卑詩自由黨的黨領,並於翌年在溫哥華奎秦拿選區的省議員補選中勝出,成功晉身卑詩省議會[6][7]。
金寶爾於1996年省選中改為出戰溫哥華灰角選區並成功當選[6][7]。在金寶爾的領導下,自由黨比新民主黨取得較多普選選票,但在省議會75個議席中只贏得33席,低於新民主黨的39席,新民主黨因此得以繼續以多數政府姿態執政。
1990年代末期,新民主黨政府在簡嘉年領導下民望大跌,造就金寶爾於2001年省選中帶領自由黨成功擊敗新民主黨上台執政,並首次出任卑詩省省長。是次省選自由黨在79席中取得77席,新民主黨僅佔餘下兩席,是卑詩省歷來勢力最懸殊的議會分佈,以普選選票計也是全省歷來第二大分距[8]。
金寶爾於2001年競選期間承諾削減入息稅以刺激經濟。他上台執政第二日便履行競選承諾,將全省納稅人的入息稅率減低25%[9],又削減企業利得稅和消除企業資本稅。然而,為了確保省府收支平衡,金寶爾政府又進行一系列緊縮政策,包括削減福利金、出售政府資產、裁減公務員人數、以及關閉部分政府辦事處。另外,金寶爾政府於2001年通過將教育服務列為必要服務,令教職員的罷工活動成為非法行為[10]。省府並於2004年宣佈在往後六年增設25000個大專學位[11],又取消凍結省内大專學院學費,於2005年改為設立學費上限,將學費增幅定於通脹率之内[12]。
金寶爾於2003年1月在夏威夷度假期間被控酒後駕駛,對此他不提抗辯(no contest)。庭内記錄顯示當時他的血液酒精含量比法定上限高一倍。他被罰款913美元[13]。
金寶爾於2005年省選中帶領自由黨順利連任,第二度籌組多數政府,但新民主黨在這屆省選中捲土重來,令上屆省議會的強弱懸殊局面不復出現。卑詩省經濟在金寶爾第二屆任期初段仍然向好,全省於2006年增加65000份新職位,增幅為全國第二高,同年失業率則為4.8%,較全國平均的6.3%低[14]。然而,遇著金融海嘯,全省於2008年流失40300份職位,失業率則於2009年7月升至7.8%[15],回到2001年7月的水平[16]。
自由黨於2009年省選中取得省議會85席中的49席並繼續執政,而金寶爾亦順利連任省長。
金寶爾於2009年7月23日宣佈卑詩省將從2010年7月1日起實行合併銷售稅(HST)[17],把原來的5%聯邦銷售及服務稅(GST)和7%省銷售稅(PST)合併成一個稅率為12%的統一稅制。新稅制旨在簡化商家的行政手續,因此普遍獲商界支持。然而,HST實施後,部分原本無需收取省銷售稅的服務(如理髮和地毯清潔)需改為收取全數12%的銷售稅[18],被部分人指為變相加稅,因此方案也被不少反對派人士[19]以至普通省民大力反對[20][21]。另外,金寶爾於2009年競選時指自由黨無意引入HST,其誠信亦因此被質疑[22]。卑詩省能源、礦務及石油資源廳長李士松於2010年6月11日表示與自由黨在HST政策上出現分歧而辭任廳長一職並退黨[23]。
省府一系列文件於2010年9月曝光,顯示内閣早於2009年3月已開始討論HST問題,與自由黨早前指省選前並未談及HST的説法有所矛盾[24]。受HST風波影響,自由黨以至金寶爾的民望亦急跌。自由黨於2010年10月的支持度有24%,遠遠落後於新民主黨的49%;而金寶爾的個人支持度更跌至9%,為全國各省省長中最低[25]。
HST的推行引起多方反對,而經過多個月來的政治壓力,金寶爾於2010年11月3日突然召開記者會,宣佈辭去卑詩自由黨黨領以及卑詩省長的職務,並表示已要求自由黨盡快舉行黨領大會以另覓黨領[26]。在新黨領產生前,他留任該兩職位[27]。金寶爾於同年12月5日出席公開活動時被記者問及在新黨領產生後會否留任省議員;他表示不願意阻礙新黨領的領導方式,又指擔任了黨領17年後很難再留在黨團中。這番話被《環球郵報》解讀為金寶爾「強烈暗示」自己不會留任省議員一職[28]。
簡蕙芝在2011年2月26日舉行的自由黨黨領選舉中擊敗另外三位侯選人,接替金寶爾出任該黨黨領[29],再於同年3月14日宣誓就任卑詩省長[30]。金寶爾再於翌日正式辭去其格雷岬選區省議員席位[6][7];簡蕙芝於同年5月11日舉行[31]的補選中贏取該議席[32]。
加拿大媒體於2011年6月傳出金寶爾將出任該國駐英高級專員[33];總理斯蒂芬·哈珀於同年8月15日正式宣布金寶爾出任該職[34],而金寶爾則於同年9月15日在倫敦履新。他的任期於2016年屆滿。
2019年1月,前任加拿大駐英國高級專員公署僱員普林斯(Judith Prins)於蘇格蘭場立案,指控金寶爾於2013年觸摸她的臀部。金寶爾的發言人否認該項指控,稱有關投訴經調查後已被駁回[35][36]。普林斯於2020年向金寶爾和加拿大聯邦政府提出民事訴訟;金寶爾回應指雙方已於五年多前和解,事情已獲充分處理[37][38]。
綬帶 | 勳章 | 注釋 |
加拿大官佐勳章(O.C.) |
| |
卑詩省勳章(O.B.C.)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