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印度尼西亞島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邦加島(印尼語:Bangka),是印尼邦加-勿里洞省兩座主島之一,其面積約11,910平方公里,為印尼第九大島嶼[1]。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6月3日) |
邦加島位於蘇門答臘以東,隔邦加海峡,北临南中国海,東隔加斯帕爾海峽至勿里洞岛,南临爪哇海。邦加島的首府和最大市鎮在邦加檳港,第二大都市是雙溪利亞(烈港),而文島(Mentok)則是邦加島的主要港口。其他城鎮包括位於南部的都保里(Toboali)、高木(Koba, 邦加南部重要的採錫城鎮)、北部的勿里洋(以當地海產而馳名)。
邦加島上主要分佈著低地平原、沼澤、矮山、沙灘、白胡椒農場和錫礦場。2010年,印尼政府曾經計劃在邦加島興建核電廠。[2]
自从1710年以来,邦加岛一直是世界上首要的锡产地,現時锡工业由印尼政府垄断,冶煉廠則設於文島[3]。邦加岛也出产白胡椒。
邦加岛在1990年的人口為626,955[3],居民以马来族印尼人和汉族客家人为主。居民主要在锡礦场、油棕農場、橡膠園和胡椒农场工作,亦有居民從事煉錫產業和捕漁業。2010年人口則上升至960,692人。
Kota Kapur 碑 | |
---|---|
材質 | 石塊 |
尺寸 | 177米高, 底座32厘米闊,頂部為19厘米闊 |
文字 | 以帕拉瓦字母書寫的古馬來語 |
年代 | 公元686年2月28日 |
發掘於 | 印尼邦加島西岸 (公元1892年) |
現存於 | 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 |
檔案號 | D.80 |
在冰河時期,邦加島曾與爪哇、蘇門答臘和婆羅洲一樣與亞洲大陸相連。後來海平面上升,邦加才與亞洲大陸和其他島嶼分隔開。
約公元7世紀創造的Kota Kapur石碑見證邦加島當時就受到三佛齊的文化影響[4]。14世紀,滿者伯夷的統治者加查·馬達把勢力範圍擴展至邦加島。
明朝曾隨鄭和四次下西洋的翻譯官費信,在正統元年(1436年)著《星槎勝覽》,紀錄下西洋時所見所聞各國風土人情,其中曾提及邦加島,称之为彭加山。《东西洋考》作彭家山,《海岛逸志》作蚊甲。
滿者伯夷消亡後,柔佛蘇丹國和米南佳保蘇丹國把伊斯蘭教傳播到邦加島。之後,邦加島曾先後由萬丹蘇丹國和巨港蘇丹國管治。
邦加島上的錫礦約於1710年被發現,自此錫礦就吸引周邊地區、甚至遠至中國的民眾移居至邦加島從事採礦[5]。17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巨港蘇丹國達成協議,從蘇丹國購得邦加島上的所有錫礦。然而蘇丹國與荷蘭人的摩擦亦日漸升溫。1811年英國侵略爪哇期間,巨港蘇丹Mahmud Badaruddin派人襲擊和屠殺了邦加島上的荷蘭人。其後他被英軍廢黜和處決。
1812年Badaruddin的繼承者将邦加岛割让英国,然而1814年英国為取得柯枝的控制權,將邦加岛轉交荷兰。18世紀,邦加成為了亞洲重要的錫生產地,錫年產量可達1,250噸。1930年邦加島的人口為205,363[6]。
1942年2月至1945年8月,邦加島被日本侵占。1942年2月16日,日軍曾以機關槍殺害22名澳洲軍的隨軍護士和60名澳洲軍人,最後只有1名護士和2位軍人存活[7]。日軍當時亦於檳港東南方興建機場以防禦盟軍侵襲,今日該處已發展為邦加島的主要機場德帕蒂·阿米爾機場。
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1945-1949)期間,共和黨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曾被流放至邦加島。1949年邦加成为独立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邦加岛与勿里洞原为南苏门答腊省的一部分,2000年此兩島與鄰近的附屬島嶼從該省分離,組成邦加-勿里洞省。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