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翼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雾翼龙学名Ceoptera,意为“雾之翼”)是达尔文翼龙类翼龙已灭绝的一个属,来自苏格兰中侏罗世基尔马卢亚格组英语Kilmaluag Formation。属下包括单一物种埃氏雾翼龙C. evansae),所知于部分骨骼。它是基尔马卢亚格组发现的唯一翼龙。雾翼龙代表继2022年蜥翼龙属后苏格兰命名的第二种翼龙。[1][2]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種 ...
霧翼龍屬
化石时期:中侏罗世巴通阶),168.3–166.1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目: 翼龍目 Pterosauria
演化支 短四跖骨类 Breviquartossa
演化支 翼手龙形态类 Pterodactylomorpha
演化支 单窗孔类 Monofenestrata
演化支 達爾文翼龍類 Darwinoptera
属: 霧翼龍屬 Ceoptera
Martin-Silverstone et al., 2024
模式種
埃氏雾翼龙
Ceoptera evansae

Martin-Silverstone et al., 2024
关闭

发现与命名

雾翼龙正模标本NHMUK PV R37110于2006年在英国苏格兰斯凯岛艾尔果英语Elgol附近的基尔马卢亚格组英语Kilmaluag Formation沉积物中发现。这件不完整标本保存于三块石板上,由背椎尾椎(还有两节分类不明的破碎椎骨)、部分胸骨骨盆、右肩胛乌喙骨英语scapulocoracoid及左前肢和左后肢的几块骨骼组成。[3]

该化石材料在2019年的一篇会议摘要中首次提及,[4]后于2020年一项关于基尔马卢克组化石椎骨动物群的研究中再次提及。[5]

2024年,马丁-西韦斯通等人根据这些化石遗骸描述了达尔文翼龙类翼龙新属新种埃氏雾翼龙(Ceoptera evansae)。属名组合苏格兰盖尔语词汇“cheò”/“ceò”(发音为“ki-yo”)——指斯凯岛的常见盖尔语名称Eilean a' Cheò(意为“雾之岛”)——和拉丁语词汇“ptera”(意为“翅膀”)。种名致敬英国古生物学家苏珊·埃文斯英语Susan E. Evans (Susan E. Evans)及其科学贡献,尤其是关于斯凯岛的方面。[3]

描述

估计正模标本后肢长0.76米(2英尺6英寸)、翼展宽约1.6米(5.2英尺)。许多骨骼结构均已融合,部分骨骼表面有致密光滑的纹理。两者均为骨组织发育成熟的体现,故此个体死前可能已停止生长。[3]

分类

马丁-西韦斯通等人(2024年)将本属恢复为单窗孔类达尔文翼龙类的成员,且与相似分类单元共处于未解决的多分支英语polytomy中。达尔文翼龙类则被作为翼手龙亚目姐妹群[3]

单窗孔类 Monofenestrata
达尔文翼龙类 Darwinoptera

长城翼龙 Changchengopterus

鲲鹏翼龙 Kunpengopterus

悟空翼龙 Wukongopterus

达尔文翼龙 Darwinopterus

藏龙 Kryptodrakon

捻船头翼龙 Cuspicephalus

古脑翼龙 Allkaruen

雾翼龙 Ceoptera

翼手龙亚目 Pterodactyloidea

喙手龙'Rhamphodactylus'

翼手龙 Pterodactylus

衍生翼手龙亚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