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覆点Tipping Point,也译成转捩点转折点引爆点臨界點等)意思是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會產生飛躍性的變化,但轉捩點更隱含意思於一系列大型事件、大型系統的發展,這種改變在表面或外在方面來看可能明顯也不一定很明顯。[1]

這個概念是來源於物理界,原指將較小的重量不斷加在已經保持平衡的物體上,直到這種重量打破平衡,使物體徹底傾倒、崩塌。從社會學角度講,傾覆點是一個時間點,即一個族群或者族群中的很多成員進行了不常見的行為,以至於他們的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時的時間。Morton Grodzins是首位將傾覆點這個概念應用在社會學中的人。Grodzins研究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社區狀態。他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只要社區內黑人家庭的數量保持相對較低的狀態時,白人家庭就會繼續住在這個社區內。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是說當社區內的黑人「實在太多了」的时候,其餘的白人家庭將會大規模地舉家遷移,這個過程被稱作「白人群飞」。Grodzins認為這樣的時刻就是傾覆點。

气候临界点也是一種傾覆點,氣候系統(氣候變遷)達到臨界點後,氣候變遷衝擊將不可逆轉只能等待發生,譬如大冰架瓦解。所以在達到氣候臨界點前,人類還有機會控制局面,而一旦過了倾覆点,即使將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到0也無法挽回。

参考文献

參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