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华路越華路是中國廣州市越秀區的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位於倉邊路以西,吉祥路以東。長633米,寬13米。 越華路,原名司後街,因其處於清代廣東布政司後面而得名。1920年,市政府拆司後街擴建為越華路,因其有“越華書院”而得名。 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黃興等人坐鎮在同位於越華
应元书院应元书院是中国近代的一座的书院,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东麓,由广东布政使王凯泰倡建,于1869年建成,是清朝后期广东省级官办的三大书院之一。 同治七年(1868年),王凯泰获命为广东布政使,其到广州赴任时有了创立新书院的想法。此时正值学海堂的发展和菊坡精舍的新建,加上广州已有粤秀、越华(粤语:越華
逸夫書院書院。大學校董會遂議決將新書院命名為「逸夫書院」,並由邵逸夫爵士擔任書院創辦人。同年,大學成立專責小組,處理籌備逸夫書院的事宜。 1986年7月30日,當時的香港立法局正式通過「香港中文大學(宣佈成立逸夫書院)條例」,賦予逸夫書院法定地位。初時,逸夫辦事處設於崇基學院教學樓(現已重建)。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的成立源於1978年,由李寶椿之子李兆增在1987年捐資一億元在烏溪沙籌建。當時擔任香港「聯合世界書院國家委員會」主席的利國偉爵士負責挑選香港學生往海外的聯合世界書院就讀,對聯合世界書院畢業生的才幹及對社會的貢獻深感認同,在1982年離任後仍然繼續支持書院的活動,希望可以在中國建立一所聯合世界書院。
鹤龄英华中学林观得 林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1943年),中国国民党元老。1881—84年在英华书院就读。 黄乃裳:中国革命家,教育家,南洋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著名侨领,带领福州族群移民垦殖砂拉越诗巫。 谢天保:著名医生 薛芬士:菲律宾华人领袖 殷雪村:著名医生,新加坡华人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