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时棡(1874年3月12日—1945年3月17日),字献忱,号纫苌,后改号作叔孺,晚年号二弩老人,通常作“赵叔孺”,后世也误作“赵时纲”[1]。别署有蠖斋、娱予龛、橹声宦、仆累庐、宝松阁等。其斋馆名为二弩精舍,浙江鄞县人[1]。清末民国时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古文字学家,以篆刻和金石学成就最高,与吴昌硕齐名,被推为清末民国第一,近代以来在日本影响尤巨[2][3]。
清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1874年3月12日),生于江苏丹徒,籍貫浙江宁波府鄞县[4]。鎮江古稱潤州,故趙又名潤祥。为宋太祖赵匡胤第二十四世孙,为赵匡胤二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一脉[5]。父亲趙佑宸,清末大臣,赵即诞生在其父在镇江府的任所,是第三子[2]。
因家学五歲时就酷爱書畫,尤擅长畫馬,被誉为“神童”[1]。十歲時,已因画马小有名气[1]。十七岁,考取秀才。当年秋赴閩,娶闽县林穎叔第七女,冬偕林氏一起回到鄞县[1][4]。岳父为大收藏家,家中多商周青铜器,就痴迷于对殷商青铜器铭文、秦汉古印文[1]。
赵母去世后,赵偕夫人林氏移居闽县[4]。在福建入仕,历任福州平潭海防同知,興化府通判,署泉州府海防同知等官职[4]。
辛亥革命后,弃官移居上海,年底林氏病逝,年仅三十八[4]。后遷居提籃橋三福里,开始专心书画篆刻金石学的生涯[4]。中華民國26年(1937年),嫁次女给上海纸业大亨刘敏斋[2]。
赵是个艺术全才,山水、人物、花卉等中国画的传统题材无所不精,书法篆刻自立门户,别具一格[1],是“海派”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近代赵孟頫。
赵门徒众多,较著名的愈六十人。学生曾为他举办「趙叔孺同門金石書畫展覽會」和「趙叔孺同門展覽會」[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