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赤道原則(英語:Equator Principles,EPs),是一套由金融機構採用以控管風險的框架,用以決定、評估、管理一項專案融資的社會與環境風險。
該原則旨在提供盡責調查的最低標準,與確保負責任的決策。
2003年6月,基於國際金融公司建立的既存規範上,赤道原則成形。
2006年7月,經修訂的第二版赤道原則發布。[1]2013年6月4日,第三版赤道原則發布。[2]2020年7月,第四版赤道原則發布。[3]
赤道原則,針對全球範圍內各行業,與四項金融產品:
原則適用的範圍與標準等相關細節,可見於赤道原則的「範圍」一節。
赤道原則,極大地提高了重視各地社會及社群的標準和責任,包含針對原住民、勞工及與受影響當地社群協商的強健原則。多邊開發銀行,包括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基於OECD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等借鑒赤道原則,建立相似的標準。
2021年3月為止,37個國家中的116家金融機構已正式採納赤道原則,覆蓋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市場等國際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融資項目。[4]
針對赤道原則的一項批評是,原則未造成甚麼改變。2004年的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管線案中,該管線由八家遵守赤道原則的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IFC)共同出資。然而,一非政府組織(NGO)評估該計畫,卻發現127處瑕疵。另一方面,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表示有遵守赤道原則,而一位獨立顧問證實此點。[5][6][7]
2016年北达科他州反对输油管道事件中,投資者知道融資給北達科他州輸油管道的17銀行中,有13家簽署了赤道原則。然而,若輸油管道發生意外漏油,而汙染了密蘇里河與歐阿希湖,融資仍會繼續。[8][9][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