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璐珞(英語:celluloid)是硝酸纤维素塑料(cellulose nitrate plastics)的俗称及商标名[1],后者是硝酸纤维素中加入约20%的樟脑作为增塑剂得到的可塑性材料,属一种合成樹脂;通常再加入染料和其他物质制成的化合物产品就称为赛璐珞。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9年3月25日) |
硝酸纤维素塑料通常被认为是第一种热塑性塑料,因此賽璐珞是歷史上最早发明的熱可塑性樹脂[2],其代表性製品為乒乓球、人偶、乐器、吉他撥片等[3]。賽璐珞因能簡單成形,被做為象牙的替代品開發。缺點為其極易燃,有著經過摩擦等容易發火的不耐久性,因此現在已經鮮少使用,但乒乓球與部分鋼筆仍然使用著此材料。
特性
赛璐珞外觀呈有色或無色透明或不透明的片狀物,性軟,富有彈性。不溶於水、苯、甲苯,溶於乙醇、丙酮、乙酸乙酯。 具有很大的抗張强度,耐水、耐油、耐酸。
由於赛璐珞主要成分是硝酸纤维素,其为制造火藥的基礎原料,所以赛璐珞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遇火、高热極易燃燒。較長時間的儲藏會讓赛璐珞逐漸發熱,若積熱不散就會引起自燃。
历史
硝酸纤维素塑料早于赛璐珞,于1848年发明时称作 Collodion(火棉胶),当时用作伤口敷料和照相底片的乳剂,是一种干燥成类似赛璐璐的薄膜。其后,1862年亚历山大·帕克斯将其发明申请为 Parkesine 的专利[4]。赛璐珞或雲石膜是由瑞士巴塞尔大学的C. F. 舍恩拜因于1846年发现的,当时只作虫胶代用品[需要解释]。
1869年美國人约翰·韦斯利·海厄特创造 Xylonite,於1870年其改進產品的商標再命名為 Celluloid(賽璐珞)。由於19世纪的台球是使用象牙做為材料製造,但当时非洲大象在獵人的濫捕下不断减少,各國象牙供不應求。導致台球制造厂的老板開始尋求象牙的代替材料,並懸賞一萬美元做為謝禮,海厄特就嘗試以賽珞璐製造台球。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赛璐珞(云石膜)工厂,1877年英国根据海厄特(Hyatts)技术建的赛璐珞(云石膜)制造公司开始用赛璐珞生产假象牙、台球、马车和汽车的风挡等塑料制品。后来,曾用做片基(支持体),但由于易燃很快被醋酸纤维素和聚酯取代。赛璐珞又用作乒乓球和眼镜架。於1880年代後半起,賽璐珞被用做攝影乾板的替代品,當照片、胶卷使用。
1908年(明治41年)三井家族出资成立了堺赛璐珞株式会社,三菱(岩崎家族)、岩井商店和铃木商店出资成立了日本赛璐珞人造丝线株式会社,它们是日本国产赛璐珞公司成立的起点,也是堺工厂和网干工厂的前身。之后,陆续开办了赛璐珞工厂,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呈现活跃态势,随着战争的结束,不景气随之而来,全球赛璐珞需求减少,同行业之间的销售竞争加剧,产业渐显疲弊。1919年(大正8年)联合的时机成熟,8家赛璐珞公司大联合。由于硝酸纤维素极易燃烧,以及其稳定性差、易开裂等问题,在1950年代采用醋酸盐安全胶片之前。1990年,日本和意大利合资在上海设立工厂,只供国外市场,不在中國国内销售。
2003年,温州商人在江西九江市武宁县成立赛璐珞公司,引进意大利先进工艺和设备,并独创湿式块状成型法,加快了生产的速度,极大的满足了市场一直供不应求的需要。[5]欧盟于2006年10月26日公告,禁用于制造玩具。
制法
- 以樟脑作增塑剂的硝酸纤维素塑料,通过热成型加工成塑料制品(由于硝化的作用,使得成品极为易燃)。
- 通过添加各种颜料及助剂,生产出具有较强立体感的塑料片材及板材,一定程度改善了易燃、强度、耐久、几何稳定等特性。
相關條目
參考鏈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