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分节皮癣菌科的一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表皮癬菌属(學名:Epidermophyton)是子囊菌門的一屬真菌,只包含兩個物種,其中絮狀表皮癬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是能造成皮膚感染的真菌之一,能感染皮膚與指甲[2],造成足癬、股癬、甲癬與體癬等真菌病[3][4]。[1]。
表皮癬菌的菌絲有隔膜(Septate)且呈透明狀,孢子為表面光滑的大分生孢子(macroconidia),一端為梨形,另一端為圓形,大小約為10-40乘6-12微米,沒有小分生孢子(microconidia)[1],能藉由人與人間傳播,對人類鼠蹊、腳的皮膚與指甲造成感染,與毛癬菌及小孢癬菌同為造成皮膚感染的三屬主要真菌[5]。
表皮癬菌於全球均有分部,常存在於土壤,特別容易對人類角質造成感染,而無能力感染活的組織[1],能造成體癬、股癬、甲癬等皮膚感染的症狀[6]。在潮濕的熱帶地區較為嚴重[5]。
表皮癬菌造成的皮膚感染初期不易被察覺,逐漸出現鼠蹊或腳部的局部發炎,引起過敏而搔癢,若不治療則會出現脫皮及水泡等癬得典型症狀。指甲也容易遭表皮癬菌感染,造成灰指甲(及甲癬)的典型症狀,先在基部產生白斑,進而使指甲變形、扭曲病產生較深的異常顏色。指甲感染除了由皮膚感染蔓延產生外,也可能透過人工指甲裝飾物造成,後者即為女性指甲感染的主因之一。不同於毛癬菌與小孢癬菌,表皮癬菌對毛髮沒有感染力[5]。
表皮癬菌的診斷與毛癬菌及小孢癬菌類似,可將皮膚屑與指屑以熱氫氧化鉀處理,將人體蛋白質水解,留下耐鹼的菌絲與孢子進行判斷,沒有小分生孢子是表皮癬菌的特徵之一。外用髮癬退與咪唑可治療皮膚感染,若為指甲感染則需口服灰黃黴素[5]。
表皮癬菌屬下只有絮狀表皮癬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及斯托克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stockdaleae)兩種[7][8],其中只有絮狀表皮癬菌會感染人體[1]。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