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饥荒,有记录可查的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1540年至1742年,至少发生了10次大的饥荒。所谓的“埃塞俄比亚大饥荒”(Great Ethiopian Famine)发生在1888年至1892年,它造成该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至今仍被人们纪念为“Kifu qan”(灾难的日子)。最近的几次大饥荒发生于1972-1974年以及1983年-1985年衣索比亞饑荒,分别造成了4-20万人的死亡以及100万人的死亡。
1972-1974年的饥荒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0年2月14日) |
这次饥荒受打击最严重的省份是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沃洛省(Woloo),还影响到了更北部的提格雷省以及该国的其他地区,比如哈勒尔盖省(Harerghe)。沃洛省的饥荒在1973年达到了最高峰,而这年末就开始恢复了。提格雷省和更北面的其他省份的情况基本与此相似。但是,在哈勒尔盖省,直到1974年饥荒才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埃塞俄比亚实际上发生了2次饥荒,第一次是1972-1973年,其中心在东北部,尤其是沃洛省;第二次是1973-1974年,主要影响较南边哈勒尔盖省。1973年的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主要发生在沃洛省。
根据埃塞俄比亚救济和恢复委员会(1975)所提供的数字,在1973-1975年这一时期,各省受影响的人口比例分别为:沃洛省41%,提格雷省17%,哈勒尔盖省8%,施瓦省(Shewa)2.6%,格穆戈法省(Gemu Gofa)0.8%,其他忽略不計。
一般认为,1971-1972年雨季的反常——主要是1972年的主要雨季(kremtrain)的雨量过少,以及1973年春季的干旱所造成的主要农作物减产是造成这次饥荒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有学者指出这次饥荒的更主要原因是由农民的“直接权利失败”,导致其他阶层如服务人员的“贸易权利失败”。
参考文献
饥荒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