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薩伊伊波拉病毒(學名:Orthoebolavirus zairense[1],英語:Zaire ebolavirus)常简称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舊稱 EBOV-Z 或 ZEBOV,是絲狀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的一種病毒,為該屬的六種病毒之一[2]。
薩伊伊波拉病毒與蘇丹伊波拉病毒(SUDV)、本迪布焦伊波拉病毒(BDBV)和象牙海岸伊波拉病毒(TAFV)皆可導致伊波拉出血熱。歷史上多數伊波拉病毒疫情皆是此病毒株感染所致,例如2013年至2016年的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3],共有28,646人感染,其中11,323人死亡[4]。
薩伊伊波拉病毒得名自其發現地薩伊共和國伊波拉河(今剛果民主共和國)[2],1976年8月該國北部亚布库(近伊波拉河)爆發疫情[5],致病病原最初被認為是馬爾堡病毒的新毒株[6][7][8],1998年被正式命名為薩伊伊波拉病毒[9][10],在文獻中常被簡稱為伊波拉病毒。此病毒的原型為Mayinga株(EBOV/May),得名自1976年疫情中逝世的護士Mayinga N'Seka[2][11][12]。
薩伊伊波拉病毒的感染發生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加彭與剛果共和國,具2或3組重疊基因(VP35/VP40、GP/VP30與VP24/L,其中後者視VP24使用的轉譯終止信號而定)[2]。rVSV-ZEBOV疫苗可有效防制薩伊伊波拉病毒感染[13][14](但對蘇丹伊波拉病毒防治效果不明),於2019年12月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