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唐朝开国功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蕭瑀(575年—648年7月19日),字時文,南北朝時西梁明帝蕭巋和皇后张氏之子,在西梁時爵封新安郡王,後在唐朝爵封宋國公,散官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歷任太子太保、尚書左僕射等職,諡號為貞褊。為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明帝天保二十二年(583年),九歲封新安郡王,從小就以孝行聞名。同母姐萧氏,是晋王杨广的王妃。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立萧氏为皇后,以萧瑀为尚衣奉御,兼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委以机要。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
蕭瑀愛經術,善屬文,信奉佛教。性鯁急,鄙遠浮華。雁门之围後,炀帝出兵高句丽,萧瑀力谏,炀帝将萧瑀外贬为河池郡守。李渊起兵后,攻克长安,招降萧瑀。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丁酉日,萧瑀降,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任礼部尚书,后改任民部尚书。曾任秦王(李世民)府司马。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拜内史令[1]。唐高祖李渊对其委以心腹之任,曾对萧瑀说:“公之言,社稷所赖。”并昵称其为“萧郎”。
武德四年(621年),平定王世充后,以功加食邑二千户,拜尚书右仆射。
唐太宗即位,迁任尚书左仆射,其推荐的封德彝为右仆射。萧瑀出身顯貴,看不起房玄龄、杜如晦、溫彥博、魏徵等人,常與之發生爭執。太宗以房玄龄等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功高,将萧瑀斥退归家。但不久又复任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六百户。与侍中陈叔达在太宗面前争吵,以大不敬免职。一年后,授晋州都督。再一年后授左光禄大夫,兼领御史大夫。
九年(635年),复令参预政事。唐太宗对萧瑀在武德年间多次在李渊面前为自己辩护,因赐萧瑀诗曰:“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贞观十七年(643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同年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萧瑀拜太子太保。唐太宗征讨高句丽,萧瑀负责留守洛阳,太宗车驾从辽东回京后,萧瑀请求辞去太子太保之职,但仍参预政事。蕭瑀饮宴时对唐太宗开玩笑说:“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在政事堂上,他多次声称房玄龄结党营私,没有忠君之心。见太宗不理会,又请求出家为僧,却又反悔,太宗很不高兴,将他贬为商州刺史,废除了宋国公爵位。
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授给他金紫光禄大夫、特進,恢复了宋国公爵位。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廿四癸酉,蕭瑀随太宗前往玉华宫,在那里病卒,年七十四,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蕭瑀原来的谥号是“肃”,但被唐太宗改为贞褊公。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陪葬唐昭陵。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