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獨立運動清朝滅亡中華民國建立之際的1911年開始成為現實。原外蒙古地區成功建立大蒙古國,後來改組為蒙古人民共和國,並成為聯合國成員國;此期間蒙古人在「泛蒙古主義」構想下還發起了一系列獨立建國運動;但內蒙古地區則持續受到中國統治,未成功立國,現今仍有內蒙古獨立運動存在。

概論

曾經建立蒙古帝國的蒙古族在北元滅亡後長期處於內亂狀態,在滿族勢力興起後,東蒙古滿洲結盟,隨著清朝建立並統治中國,其它各部也被先後被其征服。在清朝滅亡之際,泛蒙古主義興起。在「中華民族」的思想下,蒙古族被中華民國當成是中華民族的一部份,但是這個思想並不被所有蒙古人所接受。

中國學者在討論蒙古獨立運動時,主要著重於外蒙古獨立,而少討論內蒙古的相關運動,也較著重於俄國等外在勢力影響。蒙古國學者則多將蒙古視為整體民族,強調蒙古人民主動追求獨立的意願。[1]

歷史

Thumb
蒙古外务衙门在1921年给华商的护照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清朝的衰敗和所謂的“新政”,對蒙古盟旗的壓迫日深,一些蒙古貴族開始尋求脫離清朝,蒙古獨立運動興起。[1]

1911年漢地發生辛亥革命的同時,以土谢图汗部為首的王公和喇嘛,宣布脫離清朝統治,在庫倫建立“共戴蒙古国”(史称博克多汗國),驅逐庫倫辦事大臣三多。內蒙古則仍然由清朝以及之後的中華民國政府控制。為實現蒙古統一,博克多汗國曾乘機向內蒙古出兵。

1915年,中國、蒙古與俄國三方會談,簽定《中俄蒙协约》,中國政府以承認俄國在蒙古的各項特權,換取俄國承認中國對蒙古有宗主權

1919年,徐樹錚出兵外蒙,宣布外蒙撤治,中華民國短暫佔領外蒙古。後因北洋軍軍紀敗壞等諸多因素,恩琴率領俄國白軍攻佔外蒙古,中國軍隊撤出,不久外蒙古又為俄國紅軍所佔領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黨在蘇俄紅軍的幫助下建立「人民革命政權」,1924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圓寂後,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並改城名為烏蘭巴托。1945年10月20日蒙古在當局的控制下進行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計票顯示100%的有效投票認為蒙古人民共和國是主權獨立國家。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確認公投結果,承认外蒙古獨立。[2]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相關歷史事件年表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