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董海川(1797年—1882年),原名董明魁,清朝直隶省順天府文安县朱家塢村人,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7月31日) |
董海川的生平及創拳經過,經過後世的傳說潤飾,充滿神話色彩,很難得知真假。在他死後,其弟子於1883年(光緒九年)立的碑銘,是目前最早的文字記錄,是較為可靠的記載。其再傳弟子在1982年再立一墓誌銘。內容與碑銘又有所不同。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名董守業,務農為生,生有三子,長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少时家貧,但喜愛武术、田獵,個性剛直,力氣過人,擅長羅漢拳、二郎拳,精通各式兵械,以武藝聞名鄉里[1]。
他在咸豐年間,離開家鄉。根據韓慕俠、高義盛一派的傳說,董海川在安徽九华山得遇道士畢澄霞(一說為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這個說法並不被其他人所接受,但是他曾經受到道教儀式中的步法啟示,即是可以肯定的,也因此他的拳術充滿了道士的色彩[2]。
董海川離家出走後,成為太监。最後到了北京肅親王府當差[3](一說為睿親王府[4])。董海川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人所知,其武術了得,旗人全凱亭求為弟子。因為他的武藝,升任七品首领职,名氣逐漸在京城中傳開。
他当太监的原因,人言各殊。
清朝太監管理甚嚴,太監淨身,多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不允許私自淨身,且需先向禮部登記,經內務府查驗後才可進宮。所以董海川中年自閹說法,與清朝法制不符,可能性較低。根據其碑銘:「不意中年蹈司馬公(即司馬遷)之故轍,竟充宦官。」,可能是因為受宮刑,而成為宦官。
董海川最早是以轉掌為名,在王府中傳武術給王公貴族[8]。因為聲名日盛,北京城內外許多武術中人,向他公開挑戰,皆嚐敗績。如精于羅漢拳的尹福,擅長摔跤的程廷華,善用腿的史計棟等人,相繼敗在董海川手下,求為弟子,他的武術於是在北京城內外流傳。
因年事漸高,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從肅王府告老退休,遂在北京設館授徒。他择徒标准很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10]。
據稱董海川壽享高齡,臨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來源請求]
董氏傳人眾多,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據萬安公墓董海川墓誌銘所載有六十七人,著名的有尹福、程廷華、馬維祺、史計棟、宋長榮、宋永祥、魏吉祥、樊志涌、谷步雲、劉寶真、梁振蒲、劉鳳春、司元功等。
未列入碑文的弟子有:全凱亭、阮古珍、梁世珍、賈岐山、張懷山、种香林、吳茂亭、李雲貴、梁樂、張占魁等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