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承之(384年—447年),字嗣伯。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东晋和南朝宋將領,官至右軍將軍。其子蕭道成後來篡宋自立,建立南齊,獲追諡為宣皇帝。
蕭承之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同族的丹阳尹萧摹之及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很看重他。萧承之初为建威將軍朱齡石的参军,在义熙九年(413年)隨朱齡石入蜀,滅掉譙蜀政權,並迁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任內善於撫綏[1]。
刘宋元嘉初年,徙萧承之为武烈将军、济南太守。元嘉七年(430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北魏乘胜進攻南朝宋青州各郡縣,其中魏將叔孫建領兵进攻济南,萧承之率数百人拒战,击退魏军。及後魏军聚集济南城下,萧承之使偃兵开城门,用空城计。部下谏道:“贼众我寡,为何如此轻敌!”萧承之道:“今日孤悬在外守著困逼的城池已是很危急的了,若果還繼續示弱必然會被他們攻陷,只應該以強勢應付。”魏军疑有伏兵,遂引兵而去[2]。
元嘉八年(431年),在到彥之敗後領兵北援的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在寿张(今山東東平縣西南)擊敗了叔孫健等軍,但因為缺糧而被逼在歷城(今山東濟南歷城區)撤兵,一直堅守的滑台(今河南滑縣)失去援兵之下最終失陷。青州刺史蕭思話知道濟退兵,擔憂遭到魏軍攻擊而決定棄守治所東陽城,蕭承之堅決反對卻不獲聽從;最終東陽城沒有被魏軍攻擊,但留下的大批糧草就被當地人焚毀[3]。戰後宋文帝以萧承之有保全济南城之功,曾手書長沙王劉義欣表示打算以承之為兗州刺史,並命他將建議交給檀道濟參詳,然而因為承之與檀道濟素來沒有交情,事情就被擱下了。後轉輔國、鎮北中兵參軍及員外郎[1]。
元嘉十年(432年),萧思话出任梁南秦二州刺史,萧承之为他的横野府司马、汉中太守。就在同年十一月,仇池王杨难当趁刺史交接間进攻汉中(今陝西漢中市),留守的原梁州刺史甄法护弃治所南城(今陝西褒中縣)逃走,萧思话那時才到襄阳(今湖北襄陽市),便停駐當地,改派萧承之率五百兵先赴梁州,又派西戎長史蕭汪之為其統率。蕭順之在路上招集兵眾,招得一千精兵前進。元嘉十一年(433年)正月,蕭順之到達磝頭 (今陝西石泉縣城),時楊難當在焚燒掠奪漢中過後領兵撤走,留下他任命的梁秦二州刺史趙溫守漢中,另有魏兴太守薛健守黄金山。蕭順之就先派陰平太守蕭坦攻陷黃金山下的鐵城戍,至二月時趙溫與薛健及仇池馮翊太守蒲早子合力進攻鐵城戍[4],反為蕭坦所敗; 隨後蕭承之獲得荊州刺史臨川王劉義慶派的裴方明部三千兵增援,遂將黃金戍也拿下。黃金戍是東漢末年佔據漢中的張魯所修築,南接漢中而北通驛道,兼城戍極其險要,承之據此作為基地後就向盤據漢中的趙溫等進行攻擊。趙溫逼於承之威脅而退守漢中小城,另外薛健及蒲甲子就守下桃城。承之遂與從襄陽到來的蕭思話主力部隊合力進攻,屢敗趙溫等人,其中承之曾在峨公山被呂平圍攻,但他在蕭汪之等支援下大敗對方[1][5]。
楊難當派兒子楊和領萬多人增援趙溫等,並圍攻承之,至三月時和承之相持了達四十日,包圍圈厚達十多重。由於楊和援軍都穿上堅韌的犀甲,士兵近身戰時戈矛刀刃都不能刺穿,承之最終想出將長槊折成數尺長,指向敵軍後讓人在槊末用大斧鎚擊,一支就連殺數個犀甲兵。閏三月,敵軍無法抵抗之下唯有燒營逃走,承之就乘勝追擊至南城,再敗敵軍,俘殺甚多,最終收復了梁州[6]。蕭承之亦因功獲授龍驤將軍。後蕭思話進寧朔將軍,承之亦隨轉寧朔司馬、兼漢中太守。
蕭承之後來入朝任太子屯騎校尉,隨後又調為江夏王劉義恭的司徒中兵參軍、龍驤將軍、南泰山太守 ,並封晉興縣五等男,食邑三百四十戶。及後又轉任右軍將軍。
蕭承之於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梁州人因為思念承之,在峨公山為他立庙祭祀。升明二年(478年),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7]。其子萧道成建立南齐,承之獲追尊为宣皇帝,葬於永安陵[8]。
皇考宣皇神室奏《宣德凯容乐》歌辞:“道纻期运,义开藏用。皇矣睿祖,至哉攸纵。循规烈照,袭矩重芬。德溢轩羲,道懋炎云。”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