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位於臺灣桃園市觀音區草漯里的媽祖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漯保障宮最老的媽祖神像,據地方耆老說是道光廿六年(1826年),由草漯漁民楊媽兜仔在海濱獲得[1]。此神像被稱為「船仔媽」,是因原先恭奉在船上[2]。耆老說這神像是本來由湄洲漁民林惟國在道光廿年(1840年)從湄洲媽祖祖廟迎請,以保出海捕魚的平安[1]。之後,楊媽兜就將它供奉在家中祭拜[1][2]。
觀音地區的草漯、富林、樹林、塔腳屬於閩南族群聚集處,其餘觀音地區為客家族群集中或閩客混雜[3]。咸豐三年(1853年)地方發生嚴重的閩客械鬥,士紳就在翌年(1854年)發起建立草漯保障宮以保障地方平安[1]。據觀音文史工作者王朝儀調查,保障宮原在今日的草漯派出所位置,日治時期重建[4]。草漯後來重新畫分地域時,村人就以此廟為名,改名為「保障村」[5]。
1994年,省政府拓寬台15線觀音至草漯段[6]。該年,在地方信眾及草漯村村長郭金雄的奔走下,草漯保障宮起建新廟[4]。經附近的觀音、大園工業區廠商贊助,由承包商許家娥以新台幣2億5千萬元重建[7]。今址在觀音區大觀路一段579號[8],草漯里與保障里交界處[2]。2003年10月24日舉行新廟昇殿晉座大典時,前總統李登輝受邀以貴賓身分陪祀,大典主任委員郭榮宗、重建主任委員李文貴主持[7]。同月27日,總統陳水扁前來贈「福澤萬民」匾額[9]。
新廟造型採現代化並結合南、北建築風格,總高度達156台尺[10]。廟正門、殿內兩對青斗石的九龍天罡柱,分別高38台尺6寸、39台尺8吋,直徑皆為3台尺[7][11]。該些石柱出自福建省惠安縣的振昌石製品,以新台幣1千1百萬元製作[11]。內部採超高度設計,1到3樓有15座神龕,內廳也有2龕,都為樟木雕製[10]。
草漯保障宮為觀音、大園附近9個村里居民的信仰中心[11]。除供奉媽祖、觀音、註生娘娘外,具有以紅樟木製作含基座高18台尺5寸的韋馱與伽藍護法神像[10]。在除夕時,廟方會點燃信徒贈的巨型蠟燭作為平安燈使用[12]。廟方每年會舉行北港朝天宮進香活動[13]。中元時節,地方會輪值,並有賽神豬活動[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