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原(英語:steppe),也叫干草地,是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一类草地生态系统[1],年降雨量一般为 35 毫米 ~ 550 毫米,草原有高等植物800多种,降雨量、植物种类都要比荒漠多许多。可為野生動物提供生存場所的地區。主要的草原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中西部。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4月26日) |

分类
有典型草原(干草地)、荒漠草原(极干旱草地)、草甸草原(半干旱草地)、森林草原(较湿润)等多种类型,还有特殊的沙地疏林草原(较湿润但表层干旱)等特殊类群。
注意草甸草原不等同于草甸。另草原中可以有灌草丛,但草原并非主要由灌草丛构成的莽原。
简介
草原由大气、土壤、生物等共同作用形成。其中,大气温度、降水量占主导地位。
發生在歐亞大陸內部,位於溫帶沙漠區的外緣,如中國蒙新諸省、中亞。歐俄南部及美國西部山麓平原等地。此內陸地區年中主賴夏季海洋季風及熱力對流而降雨,歐俄烏克蘭及中亞草原雨量冬期較多,乃受地中海氣旋之賜。
生态
草原的发生可追溯到700万年前。从中新世到第四纪中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青藏高原先后隆起,同时东部临海地区隆升许多山地,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形成。地形的抬升阻挡了北大西洋、印度洋湿气流东上,也减弱了太平洋湿气流的西进,使中国北部逐渐寒冷、干旱。中新世时期,中国干旱区大致为稀树草原,仅在部分山地形成了草原群落片段;中新世末,形成于山地的草原群落下降到平地,往东侵移。第四纪时期的冰期、间冰期交替,促进了南、北及山上、下植物的交流,逐渐奠定了现代草原的轮廓。
世界各地的草原
中国草原面积约31908万公顷,约占全国面积的33.6%,可利用22434万公顷,分布在中国西北部。从大兴安岭,经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缘,至横断山脉划一斜线,线以西为草原区,以东为农耕区。主要类型有温带草原和高山高原草原两种。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