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属毛里求斯
英国前殖民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国前殖民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属毛里求斯 British Mauritius | |||||||||||||
---|---|---|---|---|---|---|---|---|---|---|---|---|---|
1810年—1968年 | |||||||||||||
格言:"Stella Clavisque Maris Indici" (拉丁语)[1] "印度洋明珠" | |||||||||||||
国歌:天佑国王(1810年–1837年;1901年–1952年) 天佑女王(1837年–1901年;1952年–1968年) | |||||||||||||
地位 | 直辖殖民地 | ||||||||||||
首都 | 路易港 | ||||||||||||
常用语言 | 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英语,法语,查戈斯克里奥尔语 | ||||||||||||
政府 | 直辖殖民地 | ||||||||||||
总督 | |||||||||||||
• 1810年–1823年 | 罗伯特·法夸尔 | ||||||||||||
• 1962年–1968年 | 约翰·萧·雷尼 | ||||||||||||
首席部长 | |||||||||||||
• 1961年–1968年 | 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 | ||||||||||||
立法机构 | 立法会 | ||||||||||||
历史 | |||||||||||||
• 英法毛里求斯战争 | 1810年12月3日 | ||||||||||||
• 巴黎和约 | 1814年5月30日 | ||||||||||||
1903年 | |||||||||||||
• 英法就特罗姆兰岛归属问题达成协议 | 1954年 | ||||||||||||
1965年11月8日 | |||||||||||||
• 毛里求斯独立 | 1968年3月12日 | ||||||||||||
面积 | |||||||||||||
1952年 | 2,103.17平方公里 | ||||||||||||
1962年 | 2,103.17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52年 | 516,556 | ||||||||||||
• 1962年 | 701,016 | ||||||||||||
货币 | 毛里求斯元 (1820年–1877年) 毛里求斯卢比 (1877年–1968年) | ||||||||||||
ISO 3166码 | MU | ||||||||||||
| |||||||||||||
今属于 | 模里西斯 塞舌尔 英屬印度洋領地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英属毛里求斯(英語:British Mauritius)是1810年至1968年间英国在印度洋的直辖殖民地。毛里求斯先前是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英国在1810年11月入侵法兰西岛后取得事实上的统治,并于1814年巴黎和约上获得法律承认。英国的统治随着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宣布独立而终止。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