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若戶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若戶大橋(日语:若戸大橋/わかとおおはし Wakato ōhashi */?)是位於福岡縣北九州市洞海灣兩岸連接戶畑區和若松區兩地的橋樑,現在全線均屬於國道199號。若戶大橋是日本大型橋樑的鼻祖,修建當時是東洋第一的懸索橋,含高架橋路段全長約2.1公里。若戶大橋於2022年正式被列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材。


概述
- 結構形式:懸索橋(吊橋)
- 開工:1959年 3月
- 通車:1962年 9月
- 全長:627 m
- 中央跨距:367 m
- 路寬:約15.2 m (雙向四車道)
- 中央路面高度:約84 m
- 通行費: 免費(2018年12月1日開始)
圖片
-
若戶大橋側面照
-
從碼頭角度拍攝
-
若戶大橋及若戶渡船口售票亭
歷史(日文維基百科翻譯)

- 1927年:若松市財界人士提出建設洞海灣隧道的構想。
- 1930年4月2日:發生若戶渡船翻覆事故,造成73人死亡。
- 1936年:福岡縣議會通過洞海灣隧道建設計劃。
- 1938年:內務省核准洞海灣隧道建設計劃,後因中日戰爭爆發而中斷。
- 1943年:內務省重新核准隧道建設計劃,但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擱置。
- 1952年:《道路整備特別措施法》施行,福岡縣開始進行洞海灣架橋計劃的實地調查。
- 1953年:指定二級國道199號(門司-八幡線)。
- 1955年:建設省在若松市設置若戶橋出張所,全面展開架橋計劃調查。
- 1956年:日本道路公團成立,架橋計劃從建設省移交給公團。
- 1958年
- 4月:舉行工程說明會。
- 5月1日:設立若戶大橋工事事務所。
- 8月26日:核發事業許可。
- 1959年3月30日:於若松市政府前舉行動工典禮。
- 1962年9月26日:完工(9月27日開始通行)。最初的償還期限為30年後的1992年9月26日。
- 1962年9月28日-11月25日:為紀念橋梁通車,於戶畑市戶畑橋台周邊及若松市高塔山公園舉辦「若戶大橋完成紀念-產業・觀光與太空大博覽會」(若戶博)。
- 1963年9月25日-27日:舉辦通車一週年紀念的第1回若戶大橋港祭,並徵選「若戶大橋女王」。
- 1972年2月1日:行人通行費免費化。
- 1979年8月:在福岡縣幹線道路協議會上提議將橋梁擴建為四車道。
- 1982年12月21日:四車道擴建的都市計劃獲得核准。
- 1984年4月:事業變更獲准,開始四車道化工程。
- 1987年5月31日:人行道廢止。
- 1989年4月10日:因消費稅導入,部分通行費調整。
- 1990年3月31日:四車道化工程完成,擴建部分開始通行。由於北九州高速2號線的戶畑出入口-若戶出入口間通車,與北九州高速道路直接連接。4月1日起調整通行費,並將償還期限延長21年,至2013年9月26日。
- 1997年4月1日:因消費稅等調整,部分通行費(限回數票)再次變更。
- 2005年4月4日:為進行管理者變更,若戶大橋暫時從國道199號除名,改為北九州市道川代本町1號線(北九州市告示第359號、第360號)。
- 2005年9月30日:管理者由日本道路公團變更為北九州市。
- 2006年4月1日:管理者由北九州市變更為北九州市道路公社。
- 2006年4月28日:再度編入國道199號區間(北九州市告示第237號、第238號)。
- 2006年8月1日:以統一管理若戶隧道(新若戶道路)為前提,降低通行費。因應此變更,償還期限延長至2029年6月13日(北九州市道路公社公告1號、北九州市公報第1501號)。
- 2011年:為迎接通車50週年,啟動大規模補修工程。
- 2012年9月14日:若戶隧道完工,並於翌日(15日)開始通行。償還期限縮短2年,改為2027年12月6日(北九州市道路公社公告2號、北九州市公報第2891號)。
- 2012年9月27日:通車50週年。
- 2013年4月:於若松橋台內設置展示室「アビュレッド・ブリジアム」,提供學校活動與研修團體使用。
- 2014年11月27日:北九州市宣布預計於2018年底前實現免費化。
- 2018年12月1日:若戶大橋與若戶隧道自凌晨0時起免費通行。
- 2022年2月9日: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 2024年1月15日:速限由40km/h調整為50km/h。
流行文化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