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角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芒角咀

芒角咀(英語:Mong Kok Tsui),又稱望角咀、旺角咀(「咀」通「嘴」),是香港已消失的海角,位於今日九龍旺角西部。[1][2][3]

Thumb
北京條約》割讓予英國的九龍半島,邊界(即今界限街)左方以南,呈直角突出之海角就是芒角咀
Thumb
1915年九龍地圖,有以英文標示芒角咀(Mong Kok Tsui),位於九龍西芒角(Mong Kok)的南面

歷史

芒角咀原是芒角對開的海角,與大角咀相隔一個淺灣,即為原九龍塘。芒角咀北起今日旺角水渠街的出海口,南至登打士街附近,沿海傍有一條望角咀村。[4]1860年,清朝割讓九龍予英國並納入英屬香港,九龍半島一帶陸續作城市化發展。19世紀末,政府於芒角咀對出海面於填海,新填海區續以望角咀命名,至1900年代已發展成住宅區,發展時間較旺角更早。[5]1911年,望角咀村有華人人口11,050人,而旺角只有470人。[6]

1920年代,旺角剩餘部份作城市化發展,自此旺角咀納入為旺角一部份,成為一個已消失地名。隨著九龍發展,芒角咀被多次填海,該處已與海岸線有一大段距離。

Thumb
香港填海地圖:整個九龍海岸都曾進行填海工程,包括半島西面的芒角咀

地標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