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伯哈德·馮·馬肯森(德語:Eberhard von Mackensen,1889年9月24日—1969年5月1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一名大將。

事实速览 埃伯哈德·馮·馬肯森, 出生 ...
埃伯哈德·馮·馬肯森
Thumb
埃伯哈德·馮·馬肯森
出生(1889-09-24)1889年9月24日
 德意志帝國普魯士波森省布洛姆貝格(今波蘭庫亞維-波美拉尼亞省比得哥什
逝世1969年5月19日(1969歲—05—19)(79歲)
 西德什列斯威-霍爾斯坦新明斯特
效命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從1918年)
 德国(1933年)
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
军种 德意志帝國陸軍(從1918年)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1933年)
 納粹德國陸軍
服役年份1908年—1945年
军衔大將
统率第3裝甲軍
第14軍團
参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获得勋章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关闭

生平

早年

Thumb
1929年纪念奥古斯特·冯·马肯森80大寿时的家庭合影,埃伯哈德·馮·馬肯森为其后着西装者。奥古斯特·冯·马肯森是德国近代军事的见证者,历经普法战争、一战、二战,并在1945年11月德国投降后以96岁高龄逝世[1]

出生在德意志帝國波森省布龙貝格(今波蘭庫亞維-波美拉尼亞省比得哥什),他的父親是德意志帝國陸軍元帥、名声卓著的骑兵领袖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小馬肯森於1906年加入德意志帝国陸軍,驻扎在但泽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是個中尉,1915年戰傷轉往參謀官負責謀略,一戰結束後他續留在軍中,1934年升為上校,1935年被任命德國第10軍參謀長,1937年擔任裝甲旅旅長,1938年升為少將,1939年擔任威廉·李斯特上將部隊參謀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初擔任德國第14軍團參謀長,於1939年9月謀略進攻波蘭,接著轉任德國第12軍團參謀長,謀略法國戰役,1940年1月1日晉升為中將,8個月後又升官為騎兵上將,1941年1月升任東戰場德國南方集團軍屬下德國第3裝甲軍司令開始領帶大軍,1942年11月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莱斯特陸軍元帥擔任東戰場德國A集團軍司令時,轄管馬肯森改派任德國第1裝甲軍團司令,並於1943年3月參與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中大戰蘇聯紅軍,同年稍後因戰功升大將,馬肯森被派到義大利擔任第14軍團司令,到1944年他奉令退役。

1944年3月24日,德國黨衛隊保安處成員在阿德蒂諾洞穴(Ardeatine Caves)大屠殺中槍殺了335名義大利平民,以報復在拉塞拉大街(Via Rasella)暗殺行動中喪生的32名德國士兵。這場戰爭罪行是阿道夫·希特勒與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大將和阿爾伯特·凱塞林元帥協商後下令的。身為第14軍團司令,馬肯森隸屬於凱塞林。反過來,馬肯森是羅馬城指揮官庫爾特·馬爾澤中將的上級。凱塞林最終下令羅馬安全警察兼安全局局長赫伯特·卡普勒謀殺人質。據其他消息來源稱,麥肯森本人下達了槍擊命令;無論如何,卡普勒與他和馬爾澤討論了整個程序。馬爾澤隨後組建了一支由黨衛軍成員埃里希·普里克領導的行刑隊,對隨機選擇的平民進行了處決[2]

他在戰時榮膺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戰後

1945年德國投无条件投降后,马肯森最初作为英国战俘被关押在比利时泽德尔海姆战俘营。 1946年11月30日,他因战争罪被罗马的英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1947年中他被赦免;后来刑期被减为21年有期徒刑。

1952年10月2日他被释放。朋友、曾經的反对者,据说甚至教皇庇护十二世都曾和他见过面。获释后,马肯森隐居于伦茨堡縣诺托夫附近的阿尔特米伦多夫(Alt Mühlendorf)。1969年5月19日,他在新明斯特去世,享年80岁。

注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