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居住正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居住正義,是指台灣對於高房價無法保有自由居住權所進行的相關運動。最早發生於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但隨著房價持續不合理高漲也引發民眾對於政府體制的不滿。
1989年「無住屋者團結組織」發起台灣史上首次以都市議題為訴求的社會運動——「無殼蝸牛運動」,當年8月26日,5萬人聚集在台北市忠孝東路,為了爭取居住權益夜宿街頭,希望用行動改變無殼蝸牛的處境。
台灣的居住正義問題,正本清源來說,問題只有一個,就是房屋持有的成本太低。台灣的房屋稅,不適用任何和巿場價格有關的東西來算,(像新加坡是用巿場的租金價格),而是用房屋的建造成本,再乘以折舊,再乘以稅率,所以一戶價格2、3千萬台幣的房子,建築成本可能只有2百萬而已,所以每年要繳的房屋稅可能只有1、2萬,或更少。最終就造成台灣有百萬空屋,年輕人卻買不起房,同時有世界最高的空屋率和房價的弔詭局面[1]。台灣的環境有利房價上漲,歷代政府卻沒人敢提高持有稅,即使是升息也沒拉高持有稅,「房屋持有成本低」,正是讓房價節節上漲的關鍵要素[2]。
2020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等3法修正草案,預計2021月7月1日施行,多項預售屋銷售市場的管理機制,包括禁止預售屋紅單轉讓等[3]。
2022年4月,行政院通過該草案「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買受人除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或經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外,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建商也不得同意或協助契約讓與或轉售[4]。
2022年5月,央行釋出未來不排除限縮30年期以上的房貸打擊房價[5]。
2023年6月,內政部推出中產以下自用住宅房貸補貼方案,定額補助3萬元。民眾符合4項條件即可申請,以緩解央行升息對房貸族增加的負擔[6]。
空屋稅是指針對低度利用或空著的房子進行額外加稅。也就是說,希望每間房子都可以被善加利用,盡量不要有房子是處於「低度使用」(養蚊子)的情況。但其實,依照目前台灣的《房屋稅條例》,是沒有「空屋稅」法源依據的[7]。
中央現行《房屋稅條例》規定,自住房屋稅率1.2%,非自住房屋稅率為1.5%至3.6%,由地方根據自治條例自行修訂,俗稱「囤房稅」[8]。
但舉例來說,若有一地主,在全國22縣市各擁有一棟房產,他總共持有22戶住宅,在這種狀況下,由於地主的房產不在同一縣市內,地方政府竟無法課徵其囤房稅[9]。
2023年7月6日,行政院推出囤房稅2.0修正草案,改歸戶方式為全國歸戶,未來同一房產持有人在全國各縣市持有的房地產,將統一計算[10]。
2023年12月1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房屋稅條例》,自住房屋稅率1%,非自住房屋稅率為1.5%至3.6%,從原本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並全數累進。修法後強制所有地方政府都「必須」訂定囤房稅。[11]
2020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等3法修正草案,預計2021月7月1日施行,此次修法除將門牌、地號完整揭露[12]。
社會住宅依住宅法第3條第2款規,係指由政府興辦或獎勵民間興辦,專供出租之住宅及其必要附屬設施[13],目前政府推動之社會住宅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2022年4月,「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是國內租金補貼制度的重大變革,補貼戶數更從現行的12萬戶大幅提升到50萬戶;補貼金額也將給予1.2倍至1.8倍加碼。政府也決議用經濟成長果實來減輕年輕家庭、弱勢家庭以及初入社會青年的租屋負擔,這次租金補貼專案透過「戶數加碼」與「金額加碼」,預計協助50萬戶租屋家庭,並同步調升租金補貼金額。
內政部也進一步表示,為鼓勵房東多多配合房客申請租金補貼,房東成為公益出租人將享有租金所得免稅額每月1.5萬元[14]、房屋稅與地價稅稅率皆比照自用住宅稅率等租稅優惠[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