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斬 (大眾媒體)
連載或播放中的作品因故中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大眾媒體中,腰斬代表連載或播放中的作品因故中止。視脈落而定,「中止」可能包含停止播送、不製作下一季、提早完結等意義。一般而言,觀眾的反應會是影響腰斬與否的最直接因素。觀眾的反應在漫畫會被量化為讀者投票,在電視劇則為收視率。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作品腰斬,包含製作成本過高、作品爭議、意外事件等。
詞源
腰斬原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後被衍生為「事物從中間割裂」的意思。[1]如今大眾媒體的引申義,可追溯至1970年代:當時就有以「腰斬」形容作品遭出版社停刋的處境。[2]後來「腰斬」的引申義逐漸在大眾媒體傳開。
生態
漫畫雜誌連載的作品中,讀者反應不佳為最重要的腰斬原因。只要作品一時不受讀者歡迎,即使故事劇情還沒完結、或已長期連載,連載還是會被腰斬。[3][4]根據京都大學的研究發現,在漫畫雜誌讀者有1,000人、且連載五份漫畫作品的假設下,如果有作品在該雜誌低於100票超過十個星期,作品就會被腰斬。[5]漫畫家彭傑指出,漫畫作品遭到腰斬的主因,為讀者反應不佳、或漫畫雜誌無法營運下去。友善文創副總經理黃宏榮則形容腰斬「每小時都在發生」。[6]儘管如此,也有面臨腰斬危機後,還能再度翻身的個案。[7]
連載的作品也可能因為其他原因而遭腰斬。《殺死異世界轉生者-作弊殺手-》開始連載時,有讀者發現故事轉生者,影射了其他異世界作品的主角,並向富士見書房投訴,致使作品腰斬。[8][9]
收視率為電視劇存活與否的重要指標。收視率不佳的電視劇容易被腰斬、收視率告捷的節目則容易維持下去。即使電視劇受到政府與菁英閱聽者支持,如果最後的收視率不高,導致廣告收益不佳,電視劇同樣難逃被腰斬或更動時段的命運。[10][11]部份電視台甚至會出於收視率,而更動原本決定好的節目時間表。[12]
根據Vox的Emily St. James分析指出,七個影響電視劇腰斬的因素中,有六個與收視率不佳有關。最後一個則是電視劇放得太久,使其成本高到無法持續。Emily舉出在美國,如《Mulaney》這種星期日只有230萬名的收視率,是屬於非常差的成績。一季之後就會被腰斬。但多數節目的收視率不會如此明顯,所以電視公司還會考量成本、授權費、電視網系統、串流媒體等因素。[13]另一方面,臺灣部份收視率良好的節目,可以播放長達百集以上。[14]亞馬遜公司的Amazon Prime Video會使用內部演算法,決定是否播放原創作品。2017年,亞馬遜宣佈取消《不做乖乖女》。儘管有數據支持該作品表現不佳,但由於取消當時並未公佈數據、以及公司高層對女性作品的態度,使得無法了解理由的大眾,開始爭論公司是否存在厭女情緒。收視數據也從未於爭論中提及。[15]
廣告代理商是另一個影響腰斬的重要因素。1978年,中國文化學院大衆傳播學系發現,有許多高水準、有社會教育性的節目,會因為不受廣告商歡迎而腰斬;而儘管《宇宙戰士》收視率不錯,但由於其中有贊助商經營狀況不佳,影響到廣告收益,使得動畫遭到腰斬。[16][17]另外,製作成本也是考量腰斬與否的因素。[13][18][19]
其他原因也可導致電視劇腰斬。《窈窕淑女》的作者大和和紀在訪談中表示,她的動畫與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電視轉播時段衝突,因此動畫遭到腰斬。直到2017年才推出劇場版動畫。[17]在紀實性的電視劇,有電視劇由於捏造事實而突然腰斬。[20]政治方面,有電視戲劇製作人報告,偶像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往往會無法通過廣電總局審核。《流星花園》就因此在播放時中途停播。[21]此外,觀眾投訴節目、演員行為不端等意外事件,都可能會導致電視劇腰斬。[11][19]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