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哺乳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水牛(學名:Bubalus mephistopheles)是一種已滅絕的水牛,其種小名因牛角形似西方惡魔的形象而得名。本種的生存年代為更新世至全新世,分布於中國華北與長江流域,出現在中國許多新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的考古遺址中,在河南省的殷墟大量發現[2],約於公元前1200年-前1800年間滅絕[1]。DNA序列分析顯示現生水牛並非由聖水牛馴化而來,而聖水牛本身是否已被人類馴化飼養仍有爭議。有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的「兕」字即是指聖水牛。
聖水牛的化石最早在河南被發現,大英博物館研究員胡步伍(Arthur T. Hopwood)檢視樣本後,於1925年發表為新種[3],其種小名mephistopheles源自梅菲斯托費勒斯,為惡魔之意,因其角心與西方惡魔的形象相似而得名[4]。霍普渥德認為與聖水牛外觀最相似的動物為婆羅洲的水牛亞種Bubalus bubalis hosei[3]。1928年至1936年間,殷墟挖掘過程中出土了超過千隻本種水牛的遺骸,古生物學家德日進與楊鍾健將其中文名稱翻譯為「聖水牛」[5]
中國更新世的近十種水牛中僅有聖水牛與短角水牛生存至全新世[6],許多新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文化遺址有聖水牛遺骸出土,地跨華北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北至內蒙古,南至钱塘江流域,年份為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殷墟出土的聖水牛超過千隻[7],德日进与楊鍾健推測牠們可能被人類馴養,但也有學者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聖水牛皆是野生、未被馴養[4][8]。
甲骨文中的「兕」字過去多被認為是指犀牛,法國漢學家雷煥章認為此字的甲骨文更像水牛角之形,實指野生的聖水牛,且卜辭中關於「兕」的描述與聖水牛較為吻合,例如此動物可以用弓箭射殺,常一次獵獲十數頭,相較之下犀牛不太可能被箭獵殺,也很少成群出現[9]。此外雷煥章也認為當時有聖水牛被人類馴養,「牛」字即為馴養的聖水牛,有學者則認為牛字應是指殷墟中出土的另一種動物短角牛(Bos exiguus)[4]。殷墟中的聖水牛可能有祭祀、食用與製作骨器的功能[8]。
過去有假說認為中國現生水牛為自聖水牛馴化而來,亦有認為水牛是在南亞馴化後再引入中國。2008年,研究人員成功分離華北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聖水牛遺骸上的DNA,以粒線體DNAD環的序列分析結果顯示這些聖水牛與現生水牛有明顯區別,後者並非由前者馴化而來[10][11],且聖水牛的序列有一支(KJ2)為現生水牛的姊妹群,另一支(KJ1)則在KJ2和現生水牛分家前就已分家,有些考古遺址中同時出現了KJ1和KJ2的樣本,顯示聖水牛可能包含解剖特徵相似的兩個不同物種[10]。
1936年,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將河南澠池的水牛化石發表為新種短角水牛,他描述此新種與聖水牛相似,但角心較大,且年代較為古老。他進一步將當時已知的中國水牛依顱骨和牛角形態,分為角心細長的德氏水牛與角心粗短的短角水牛兩大支,前者在更新世晚期以前就消失,後者則進一步演化出聖水牛、王氏水牛等[12][13]。後來的學者也多認同此觀點[14][15]。
以下為其他出土於中國的水牛化石[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