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袋鼠科纹兔袋鼠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紋兔袋鼠(學名:Lagostrophus fasciatus),又名條紋兔袋鼠,是在西澳州伯尼爾島及Dorre島上的有袋類。其中一小群現被引進Faure島上,而且似乎很成功。牠們屬於自己獨有的紋兔袋鼠屬中。這個屬過往屬於粗尾袋鼠亞科,但現時已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纹兔袋鼠亞科。
紋兔袋鼠是夜間活動的,並且喜歡成群一起生活。牠們會在茂密的叢林中築巢,尤其是在具舌相思之上。雄兔袋鼠帶有極度攻擊性。牠們平均重1.7公斤,雌性較重。牠們長80厘米,尾巴差不多與身體一樣長。牠們的吻短,毛長而呈灰色,有黃色及銀色斑點,下身呈淺灰色。面部及頭部顏色一致,都是呈灰色。背部中央有深色的橫紋,一直伸延到尾巴為止。
紋兔袋鼠曾在澳洲大陸(西澳州西南部及南澳州)生存,但現只限於伯尼爾島及Dorre島上。[1]牠們是於1963年在大陸上滅絕,最後的紀錄是於1906年。牠們的消失是因失去棲息地及食物,並受到掠食者的威脅所致。
紋兔袋鼠是草食性的,並主要從食物中吸取水份。牠們喜歡吃多種的草、果實及其他部份。雄性爭奪食物時充滿攻擊性,但很少會帶食物給雌性。
紋兔袋鼠的繁殖期是12月至翌年的9月。牠們1歲就到達性成熟,第二年就可以生育。妊娠期約有幾個月,母親每年一般只哺育一隻幼兔袋鼠。幼兔袋鼠會待在母親的育幼袋約6個月,期後3個月就會斷奶。當一隻幼兔袋鼠死亡後,一些母親可以有額外的胚胎來哺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