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約瑟夫森效應(英語:Josephson effect)是一種橫跨約瑟夫森接面的超電流現象[a]。約瑟夫森接面由二個互相微弱連接的超導體組成,而這個微弱連結的組成结构可以是一个薄的絕緣層(稱為超導體–絕緣體–超導體接面,簡稱S-I-S),一小段非超導金屬(簡稱S-N-S),或者是可弱化接觸點超導性的狭窄部分(簡稱S-s-S)。
約瑟夫森效應是巨觀量子效應的一種体现。它以英國物理學家布赖恩·约瑟夫森命名,這位物理學家在1962年提出了弱連結上的電流與電壓關係式[1][2]。直流約瑟夫森效應在1962年之前已經在實驗中被發現[3],但是當時被認為是「超短路」(super-shorts)或者是絕緣層的破损導致超導體之間電子的傳遞。第一篇宣稱發現約瑟夫森效應的實驗論文是由菲利普·安德森和約翰·羅威爾所發表[4]。這篇論文的作者們因此获得專利,该專利從未被強制執行、但也從未被挑戰。
在約瑟夫森的預測之前,人們僅知道非超導狀態的電子可以藉由量子穿隧效應流過絕緣層。約瑟夫森首次預測了超導狀態下庫柏對的穿隧現象,也因此獲得了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約瑟夫森接面在量子線路當中有許多重要的應用,例如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s)、超導量子計算以及快速單磁通量子(RSFQ)數位電子設備等。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對於1伏特的標準是由19,000個串連的約瑟夫森接面陣列所達成的[6]。
每一个约瑟夫森结都具有一个临界电流(电流大小与图中蓝绿色部分的宽度和电子能带结构等有关)。如果流过约瑟夫森结的电流小于这个临界电流,则约瑟夫森结上无电压降。电流稍大于临界值,就会发生多重安德烈夫反射。电流大到使结两边电压差超过图中超导体的带隙时,电流-电压关系就变得线性,多重安德烈夫反射消失。
約瑟夫森接面有許多種類,例如pi型約瑟夫森接面、varphi型約瑟夫森接面、長型約瑟夫森接面以及超導穿隧接面等。达依坶橋是一種約瑟夫森接面的薄膜變體,其弱連結由數微米尺度的超導導線所組成[7][8]。一個裝置的複雜度可用其約瑟夫森接面數作为基準衡量。約瑟夫森效應有廣泛的應用,例如:
约瑟夫森效应也可用于精确测量基本电荷,並以约瑟夫逊常数和冯克利青常数作表示。這二個常數與量子霍尔效应相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